唐诗鉴赏《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拓展阅读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诗词名句鉴赏
【本书体例】
【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原文作者】:李商隐
【原文出处】: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6144页。
0530 李义山《锦瑟》诗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又云:“感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弹此四曲,诗中四句,状此四曲也。”章子厚曾疑此诗,而赵推官深为说如此。(宋许《彦周诗话》,《历代诗话》本)
0531 苕溪渔隐曰:……如玉溪生《锦瑟》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亦是以景物故实状之,若移作听琴阮等诗,谁谓不可乎?(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六)
0532 《缃素杂记》云:“义山《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兰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刘贡父《诗话》以谓‘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义山因以寓意。’非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0533 李义山《锦瑟》中二联是丽语,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以此知诗之难也。(明已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历代诗话续编》本)
0534 锦瑟是青衣名,见唐人小说,谓义山有感作者。观此诗结句及晓梦、春心、兰田、珠泪等,大概“无题”中语,但首句略用锦瑟引起耳。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遂令本义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忆”处,更说不通。学者试尽屏此等议论,只将题面作青衣,诗意作追忆,读之当自踊跃。(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0535 义山《锦瑟》诗,拈首二字为题,即《无题》义,最是。盖此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心思紊乱,故中联不伦不次,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而以“清和适怨”傅之,不亦拘乎!(清田同之《西圃诗说》)
0536 李义山《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黄山谷不晓其义,盖未识其寓言之意也。细味此诗,起句说“无端”,结句说“惘然”,分明是义山自悔其少年场中,风流摇荡,到今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次句说“思华年”,懊悔之意毕露矣。此与香山《和微之梦游》诗同意。“晓梦”“春心”“月明”“日暖”,俱是形容其风流摇荡处,着解不得。义山用事写意,皆此类也。袁中郎谓《锦瑟》诗直谜而已,岂知义山者哉?(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0537 义山晚唐第一人,王元美讥为浪子薄有才藻。又云:“《锦瑟》两联,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其言如此,吾不知如何为解,如何为不解也?然则元美亦不必言诗可矣。(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0538 宋人有赵推官者,不知何许人,托据《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声,适怨清和”,以解义山《锦瑟》两联。造作字义,附会强合,大是训诂气习。王元美谓既解则意义索然,亦信此说。可发一噱。(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0539 李义山《绵瑟》一篇,说者但以为悼亡之作,或遂以绵瑟为女子之名,其于“一弦一柱”句难通,则有改五十为十五、二十五者;或又作断弦解,瑟二十五弦,断则五十弦矣。然于“兰田日暖”句,觉杂出不伦,即指兰田为葬地,何以有生烟之喻耶?按《旧唐书》,义山仕宦不进,坎终身。裴庭裕《东观奏记》曰:“商隐自开成二年升进士第,至大中十二年,以盐铁推官死。”则《绵瑟》乃是以古瑟自况;《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师古曰:“泰帝,泰昊也。”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兰田。“追忆”为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诗中虽虚文无一泛设,众解纷纭,似皆无当。即世传东坡四字分解,应亦假托也。(清汪师韩《诗学纂闻》)
0540 玉溪《绵瑟》一篇,解者纷纷,总属臆见。余幼时好读之,确有悟入,觅解人甚少。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绵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绵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兰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清薛雪《一瓢诗话》三三)
0541 诗固有引类以自喻者,物与我自有相通之义。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物我均无是理。“庄生晓梦”四语,更又不知何所指,必当日獭祭之时,偶因属对工丽,遂强题之曰:“锦瑟无端”,原其意亦不自解,而反弁之卷首者,欲以欺后世之人,知我之篇章兴寄,未易度量也。子瞻亦堕其术中,犹斤斤解之以适、怨、清、和,感矣!……(清黄子云《野鸿诗的》)
0542 李义山诗,开卷《锦瑟》一篇,言人人殊。东坡“清和适怨”云云,亦未见的确。本朝朱长孺注以为令狐青衣,更无所据。惟朱竹坨谓是悼亡之作者,近之。方文辀则以为伤玄宗而作。玄宗之移入南内也,高力士令李辅国控马,谓此“五十年太平天子”。杜樊川诗亦有“五十年天子”之句。故发首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也。“晓梦蝶蝶”,所谓一场春梦。“望帝杜鹃”,明指幸蜀。“兰田玉生”,则反以讽肃宗也。其旨甚明,味之可见,亦可谓善说诗者矣。然犹不若汪韩门所释为得神理。汪云:“按《旧唐书》,义山仕宦不进,终身坎,故开卷《锦瑟》一首,乃是假物以自伤。《汉书·郊祀志》:‘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今世所用者,皆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兰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已极可叹耳。”如此读法,诗中虽虚字亦无一泛设。玉溪压卷之作,似非如此读法,亦不相称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2、燕归梁·春愁古诗词鉴赏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此词题为春愁,写得蕴藉深情,值得玩味。起首两句,写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前事的追忆。“年年”、“悠悠”两叠词用得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一起,别后年年盼归,又年年不见归,今后还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如此往复,情何以堪。“悠悠”,形容“前事”遥远,怀“想”深长,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春天的芳草年年萌发,而对往事怀想之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尽头。“伤春伤别几时休”一句,把女主人公的感情直接倾诉出来。“算从古、为风流。”是说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至此,“春愁”之意始明。
过片三句:“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这里写春山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女子眉头,造语别饶韵致。“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承上文,既关合山,又关合眉。王安石《午枕》诗:“隔水山供宛转愁”;辛稼轩《水龙吟》词:“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可以参照。这里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而又堆集眉头上。“更斜日、凭危楼”,与夕阳西下、江楼倚望的情景,有“多少愁”自不言之中。一日之愁就已“不知供得几多愁”,那“芳草年年惹恨”只恐是无时无休了。
结句为景语,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的意境。把一腔春愁浓缩为一幅斜阳危楼人独倚的剪影,一切尽不言之中。
3、中学生《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词鉴赏
作者: 庄朝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2),正是河豚欲上时(3)。
【原诗作者】:苏轼
【导读入境】:
这是一首题画诗,原有两首,这里选了第一首。原画的作者惠崇,是宋初的诗僧和画家。《图工见闻志》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和寒汀远渚的景致,为王安石、苏轼等人所推崇。诗人凭着对这幅画的欣赏力,生动地描绘了画中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早春的江边,青青的一片竹林与红艳艳的两三枝桃花交相辉映,分外鲜艳。翠竹旁边,布满了新生的蒌蒿和芦芽。这些翠竹、红花、蒌蒿、芦芽倒映在春江绿波之中,为江中增添了一道怡人的美景。江中一群鸭子凫游嬉戏,洋洋自得,它们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江水已变暖。春回大地,阳气上升,这时潜伏于暖流之下的河豚,正欲逆水上行。早春的江畔,即将出现人们捕捉河豚的热闹情景。
本诗为题咏惠崇山水画而作,描绘江南早春景色,给人以强烈的季节感,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写桃花为“两三枝”,水刚变暖,故“鸭先知”,蒌蒿初生芦芽很短,河豚正要随潮而上。不但诗中有画,而且可以引导我们更深入地体会画意。“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通过鸭子写水温,用视觉形象表现触觉感受,同时给人以哲理的想象,为后人所经常引用。
江水何时由冷变暖,准确时间,恐怕人们不得而知,只有常在水中生活的鸭子感触最深,因为鸭子天性喜欢戏水觅食,故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诗人用此诗句,生动道出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接触,即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致变化。从而说明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轻信他人,主观臆断,往往是靠不住的。
【思考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4、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唐山水诗 原文 鉴赏 翻译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自天宝八载(749)到至德二载(757),他曾两度西出阳关,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幕僚。在天山脚下的戎马风尘中,他写下了许多描绘祖国边疆山川奇异风光、反映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诗篇。这些诗作奇壮峭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杜确《岑嘉州集序》)《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是岑参天宝十三、四载间在北庭(治所金满,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所作。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送行诗,它通过描述西域热海的奇特景象,为即将返京的崔侍御送行。热海,又名大清池、咸海,即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山脉西段(今苏联阿拉木图南)。岑参当时往来于龟兹(库车)、西州(吐鲁番)与轮台(乌鲁木齐附近)、金满之间,并未到过热海。诗歌以少数民族的民间传闻为依据,充分运用了合理想象与大胆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奇特的热海景象,使读者既觉得神奇新鲜,又感到真实可信。
全诗十六句,分前后两部分。前八句具体描述热海景象。开头“侧闻”一句,交代了所述热海景象得之于少数民族传闻; “阴山”,是当时对北天山的统称。第二句先写出热海的主要特征——“水如煮”,以下四句即从海上、海中、岸旁、高空四个方位分别描述热海的奇异景观: 一写海上众鸟惧热浪不敢飞,二写海中赤鲤得暖水既长又肥,三写岸旁青草常年茂盛,四写飞雪在遥空即被炎气融化。用鸟、鱼、草、雪这些习见之物来写热海奇观,使人感到亲切可信。如果说这几句是“分镜头”的特写,那么七、八两句则又回到了总体描绘,是远景: 沙石蒸烁,似乎要点燃边地云霞; 波浪沸腾,仿佛要熬煎落入其中的明月。这种带浪漫色彩的夸张,出自诗人丰富的想象,使人感到新奇却不神秘。早于岑参一个多世纪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这样描述热海景象: “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显然夹杂有荒诞迷信的成分,带有恐怖色彩。相比之下,岑诗的描述更易为读者所信服接受。
诗的后八句从描述转入议论,最后点题。“阴火潜烧天地炉”一句,出自贾谊《鵩鸟赋》: “且夫天地为炉兮, 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 万物为铜。”天地阴阳,造化万物,这是“常”——自然规律; 可为什么又偏烧一隅呢?这又是“异”——奇特现象。这仍然是写热海之奇。下面两句进而再写热海的气势。月窟是传说中的月亮生成之地,太白即金星,这里都是代表西方;赤坂即赤山,东天山南麓克孜勒塔格(维语“红色山”)的意译,单于指单于都护府辖地,这里均是指代西域之东。星月是天体,所以用“吞”、“侵”;赤坂、单于是地域,所以用“连”、“通”。诗人选用动词是很讲究的。“送君一醉天山郭”,诗人从西写到东,自然就引出了在天山城设宴送友东归的话题。“正见夕阳海边落”,这又是带有想象的写实:夕阳西落是实,亲见在热海边落则是虚,因为两地相距亦有数千里之遥。诗的最后两句居然将京城御史台的霜寒与热海的炎气联系起来对比着写,这确是神来之笔。本来完全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冷”与“热”的对比发生了关系。结尾的一个“薄”字,不仅没有减弱前边描述热海奇观的笔力,反而更加深了读者对热海之“热” 的印象,从而在写景的基础上完成了送人的主题,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跃然纸上。
杜甫认为在“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的初盛唐诗人中,岑参“声称尤著” (《岑嘉州集序》)。这首《热海行》不仅取材于少数民族民间传说,而且在形式上也注意借鉴民间歌谣。如节奏明快,转韵自然(1至4句与9至12句、5至8句与13至16句间隔押韵),便于吟唱,其中“中有鲤鱼长且肥”一句,又明显是借用了古谣谚宁戚《商歌》里“中有鲤鱼长尺半” 的句子。
5、《沈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诗词名句鉴赏
【本书体例】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原文作者】:刘禹锡
【原文出处】: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4061页。
0168 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若神与妙,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白头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矣。(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注: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雪里高山白头早,海中仙果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全360)
0169 白香山初与元相齐名,时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俱分司洛中,遂称刘白。白极重刘“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有神助。此不过学之小有致者。白又时时颂李颀“渭水自清泾至浊,周公大圣接舆狂”(1),欲模拟之而不可得。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2),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历代诗话续编》本)
0170 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东坡论少陵诗外尚有事在是也。刘宾客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道之言也。白傅极推之。余尝举似阮翁,答曰:“我所不解。”阮翁酷不喜少陵,特不敢显攻之,每举杨大年“村夫子”之目以语客。又薄乐天而深恶罗昭谏。余谓昭谏无论已,乐天《秦中吟》《新乐府》而可薄,是绝《小雅》也。若少陵有听之千古矣,余何容置喙!(清赵执信《谈龙录》)
0171 新城公《池北偶谈》曰:“乐天作《刘白倡和集解》,独举梦得‘雪里高山白头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神妙,且云‘此等语在处应有神物护持。’殊不可晓。宜元、白于盛唐诸公兴象超诣之妙,全未梦见。”(清乔亿《剑溪说诗》卷下)
诗话另见 0996 1040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6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