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货郎散文
“他拿一个大帽檐的草帽遮住脸,靠着凉亭的柱子,枕着山间习习的凉风和嘤嘤虫鸣,睡下了。”
卖货郎还是来了,在四月下旬的时候。那时山间枝头的桃花已经谢了许久,桃树上长出了细密的叶子,在叶子当间藏着许多拇指大小的毛绒绒的青桃子。
蕊妮哥哥一大早就来敲我的窗户:“小林子小林子!卖货郎来了!这会儿已经走到凉亭啦!”
我一听说卖货郎来了,便猛的从床上起来,急匆匆地套上衣服鞋袜奔出去,刚走出大门又匆匆跑回来,扯着祖父的手说:“快,快帮我梳梳头,我还没洗脸,要是他走了怎么办!”祖父笑了,“走过对门走上寨,走完上寨走下寨,他怎么走都要路过门口三两次,你慌什么!小妹妹盼后生都没你那么勤哩!”听到爷爷打趣我,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便冲着楼下的蕊妮哥哥喊:“我不去啦,我吃过早饭再去。”
蕊妮哥哥和卖货郎要好,卖货郎来时,他俩总一起出入,有时蕊妮哥哥会帮他算帐找钱,有时也帮他买卖吆喝。卖货郎吆喝的时候声音又甜又脆,像他手里的小铃铛,蕊妮哥哥吆喝的时候声音*又响,像二月里的红炮仗。他们走过屋前屋后,就听着吆喝声远远近近,飘飘悠悠。北方有卖药糖的小伙子,吆喝起来跟唱戏一样,卖货郎不会,他的吆喝像句俏皮话:“糖葫芦,爆米花,猪油软膏带回家,家里有个乖宝宝,拍着手板笑哈哈。”
到了午饭时分,卖货郎就放下匣子在凉亭歇下,他拿一个大帽檐的草帽遮住脸,靠着凉亭的柱子,枕着山间习习的凉风和嘤嘤虫鸣,睡下了。蕊妮哥哥揣着一本武侠书坐在他身边。要是卖货郎醒了,两人也不搭话,就分着茶壶里的凉茶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下,拍拍身上的灰尘,背起匣子又吆喝起来。
卖货郎原来不是卖货郎,他是六漫镇上杂货铺老板的小儿子,上边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本来也是父母心尖尖上的人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杂货铺老板去上货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掉到河里淹*,有说是寻仇的,有说是意外的,但谁也没看见,谁也没瞧见。他母亲心里难过,忧思成疾,渐渐的人也就病弱起来,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他叔叔伯伯们欺负他们*寡母,不知用什么法子把铺子抢了过去,卖货郎为了生计,于是也就成为卖货郎了。
蕊妮哥哥也不是桂礼伯伯的儿子,按辈分算来应该是桂礼伯伯的侄子。说是他父亲年轻时和家族里的表妹相爱,两人年少无知时珠胎暗结,有了蕊妮哥哥。后来两家人不知怎的恶交了,这桩婚事也没成,表妹生下了孩子没三天,就偷偷离开了家再也没回来,后来蕊妮哥哥的父亲也离开了家,这孩子便流落到了桂礼伯伯家里。桂礼伯伯见他生得瘦小,眉目又清秀,怕不好养活,便给他起了个女孩儿的名字,像养个小猫小狗一样养在家里。桂礼伯伯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大姐雁生,二姐鹃生,往后排便是蕊妮哥哥了。
不多时,祖父已经给我梳好了两个羊角辫儿,还带了俩朵头花,又给我换上了新做的裙子,穿上干净的小鞋子,把我牵到饭桌前坐下。桌上炒了几个小菜,都是时令的蔬菜,菠菜汁和面的饺子,一碟香椿芽炒鸡蛋,春笋丝炒肉和蒸腊肠儿。祖父已经吃过了,这时正端着一碗节骨茶小口小口的嘬着呢!我满脑子想着蕊妮哥哥和卖货郎的事情,哪有心思吃饭,胡乱扒拉了几口便拿了一块钱出门去了。
出门一看,卖货郎正跟蕊妮哥哥往家走呢!一个多月没见,卖货郎更消瘦了,后颈背上有一个凸起的小结,想是长期低头所致。他原本苍白的脸上更加苍白了,不说话时就像一幅画,但他一笑就完全不一样了,卖货郎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微微上扬,透着几分狡黠,像一头小兽。我小跑着追上他们,只见他二人裤腿上粘着几片草叶,鞋面上还有些许露水,想来是走了很远的路了。
我递过一块钱:“货郎哥哥,我要一块钱的麦芽糖。”“好,”他打开匣子,给我拿了一大块切好的麦芽糖,撒上白白的糖霜,四四方方糖纸包好,递过来。突然他又像记起什么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绣球,“给你,我往后不来啦。”我看了一眼蕊妮哥哥,蕊妮哥哥不看我,只说着:“你上次跟他说你想要个绣球,他给你带来了,接着吧,留个念想。”我接过绣球,这是个非常精致的绣球,用秸秆编成,还染了颜色,下边坠着好看的绒毛,不知怎么的,我的眼前浮起了一层雾气,大约是觉得以后再也吃不到糖了吧。我绞着衣角,怯怯的问他:“你要去哪儿呢?”
卖货郎看了一眼我,摸了摸我的脑袋,“去读书啦,你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他母亲去世了,姐姐要接他去那边读书。”蕊妮哥哥望着远处的山岚,听不出他语气里的情绪。我又问:“那我们以后还会见面吗?”卖货郎点了点头,“会的。”他也不看我,语气幽幽的,也不知道是跟我说,还是告诉蕊妮哥哥。
后来卖货郎就走了,蕊妮哥哥也走了,一直到我长大了,都没见过卖货郎,也没见过蕊妮哥哥。山涧里山花开了又谢了,桃子青了又红了,偶尔路上也响起“叮铃铃铃”的铃铛声,但那些摇铃铛的人,总也不是他。
拓展阅读
1、武大郎个子一米八的散文阅读
你爱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吗?你爱郭静黄蓉令狐冲吗?我想,你一定和笔者一样,爱不释手吧!笔者是因为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才喜欢金庸先生的,我认为,在武侠小说方面,没有人能和金庸大师相媲美。可是,最近,笔者发现,金庸先生不够高兴,因为,他以其所写《此间的少年》一书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正式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起诉了畅销书作家江南等四名被告。
据网络讲,金庸迷骂江南小子不懂规矩乱抄袭,江南粉自然会回敬金庸倚老卖老太小气,究竟孰是孰非,我们旁观者难以说清。笔者在这里只是想谈谈自己对“同人作品”的一些联想。
何为同人作品?内行人的解释是:
同人作品一般是指原著爱好者借助畅销书、电影、游戏等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世界观等,对作品的故事情节、作品类型、作品风格等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创造出新的作品。 《此间的少年》一文把背景放到宋代,写的是一群大学生的生活,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大聚会在此书中。按着前面的定义,应该算作同人作品了吧?
笔者以为,这部书畅销之所以畅销,有其文笔好的一面,更有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一面,或许大家和我一样,是因为这些形象才反复阅读此小说吧?
同人作品不是现在才有,大家都知道的我国著名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吧?我在读大学时老师讲这部作品时,座无缺席,老师说,我国唯一一部原版作品藏在北京博物馆里。老师讲得也是汗流浃背的。这部小说里面的**武松武大郎等,都是水浒传里的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赋予他们新的形象特征,使得他们很受欢迎,至今仍印象深刻。
2、从未后悔和你相遇过伤感散文
“她们最后都去了哪儿啊?
谁?
那些我们爱过的人啊。”
朋友和她,自高中相识,都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模样。男生穿一身运动衣女生则是衬衫白裙,笑容又腼腆又羞涩。那张照片的边角已经泛黄了,他还一直留着。
也常见他俩一起骑自行车放学,女生的裙子逆着风飘起一个角,夕阳只留下一抹温润的橘黄。
后来他俩一起读大学,还是人人艳羡的眷侣。在网上上传一起旅游的照片,热烈耀眼,青春逼人,回复里满满的都是朋友同学的祝福。
毕业之后两个人都回到了家乡工作,我们全班同学都以为他俩肯定是要结婚的。
也是这样的一个冬天,我跟他聊天。那时候他工作不顺利,我读研的生活差强人意,两个人都心有戚戚。我只好开玩笑:“别跟苦兮兮的我心有戚戚啦,你至少爱情是幸福的啊。”
他沉默良久,最后回了句:“已经分手了。”
我大吃一惊,没再细问。后来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了整个故事,竟和偶像剧里演了几百遍的恶俗桥段一样。女生家世显赫,身为企业家的父亲又*专断,看不上家境普通工作还很一般的男生,百般阻拦,不惜采用私下里对男生威逼利诱以及将女儿禁足在家的.方式,还给女儿安排了另一门“更好的”亲事。
只是,故事的结局和偶像剧不一样。那个女生苦苦支撑了一年,最终还是和朋友分手了,完成了那门更好的亲事。
他至今再没谈过恋爱。
后来我问他:“你怪她吗?”
他说:“本来怪她,现在不怪了。那么多年了,无论结没结婚,还联不联系,她在我心里,都早已是最亲的亲人了。”
我最好的闺蜜,和她的男朋友也是高中同学。
我闺蜜长得漂亮,从小娇生惯养,男生长相和家境都普通,所以闺蜜父母一直不同意。
闺蜜专科,比男生早一年毕业,放弃了父母已经在家里找好的一家事业单位,拿着700元钱的工资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700元,刚够她交房租和水电费。她母亲心疼地掉眼泪,她父亲则在家气地暴跳如雷,死活不同意两个人的关系。只是天高皇帝远,他们也没法管。
幸好他对她足够用心。我和她俩一起旅游过一次,回来之后打趣他,你怎么伺候某某跟伺候老佛爷一样。
我问她:“这么多人追过你,你为什么这么笃定就要他啊。”
她说:“我就是知道,再也没有人会比他对我更好了。”
男生毕业之后,她又跟去了他工作的城市,离家万里。他经常加班和出差,她则在另一家建筑公司起早贪黑地上班。
虽然她父母直到订婚那天才终于肯见一下准女婿,但他们这个月终于结婚了。近十年的爱情长跑,终成眷属。
有时候觉得,少年时便如此倾心,哪那么容易就被物质世界打败。或者相知相守多年,爱情已经变成和亲情一样同呼吸共命运的事情,怎么还会想到要分开。或许是缘分尽了,人生有时候真的超出电视编剧的想象能力。
但我也相信,有那样一种固执的相信和等待。可以冲破所有的藩篱,跨越未知的障碍。像两条遥遥相对的恒星一样,在漫长的人生境遇中终于相互交汇,变成彼此轨道上融为一体的光芒。
不过,不管结局如何,我从未后悔和你遇见过。更不后悔和你相爱一场。
3、做到最好散文
做到最好,并不是让人都有“完美主义”情结。做到最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责任范围内的尽力乃至全力而为。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佛家说布施,说一个亿万财产的富翁布施一万,与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布施一元,功德是不相上下的;因为他们都尽了自己能尽的力。
而一个起点很低的人要想赶上队伍,往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小学时读过的课文《最好的板凳》,说的就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在手工课上制做板凳,因笨手笨脚,交上的板凳惹来全班哄笑;当老师讽刺说,这是他看到的最难看的板凳时,爱因斯坦从桌肚里拿出另外两个,说,这两个是一开始做的,更难看。故事很耐人寻味,也让我们懂得,努力,不管目前的成果如何,都是超越平庸的唯一途径。
不同的状态,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资质,不同的条件--所有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不影响我们在当下做到最好。在噪杂的环境里我们可以选择阅读最简单的文字,那比一味埋怨要好;在清闲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做家务、看有意义的书籍、或去阳光下运动,这都比一味睡懒觉或一味胡思乱想要好;没有多余的钱财时,可以选择多关注创造财富的信息,并积累这方面的能力,这远比一味自卑或自怜要好。
总有一种方式方法是当前环境、当前时段里最好的`,即使不是*意义上的最好。
烦恼时,多给自己一些平静与微笑,这比一味冲动、烦躁、自弃要好;顺利时,多给自己一些提醒与谦虚,这比一味自傲、自大要好。
记得多年前在《作文通讯》上读过一篇文章,小作者说其在骑车上学的路上会遇到一位跑步的老爷爷,老爷爷总会大声对他说,再用力蹬!也许在骑车的过程中,些许的倦怠刚刚生起时,用力蹬就是最好的。
是的,做到最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与能力。误入险境的人们,只要能够运用智慧与勇气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即使没有更多的收获;遭遇骗局的人们,只要能够尽量的冷静下来将损失减到最小,就是最好的,即使没有预期的成果;而一个屡屡受挫的人,只要能够保持“越挫越勇”的意志,并且从中归纳出原因,找到有效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即使暂时没有一鸣惊人。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都会有那时最好的选择。这个“最好”,有时并没有外在的约束与指导,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内心,那种灵活与执着、积极与谨慎、善良与智慧、期盼与冷静等等种种看似矛盾、实则达到最佳平衡的心态下,才是最好的努力。
做到最好,不会留下遗憾;做到最好,人生因此灿烂。
4、有你真好作文1000字散文高二作文
那时的我们关系很是微妙。我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我演讲弄个第一,她歌咏比赛绝不会第二;出版报,我把文字写得潇洒飘逸,她肯定把插图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是朋友,更是竞争对手,至少我是一直这么认为的。
对我来说,那注定是一次压力山大的考试。因为月考打了个平手,我耿耿于怀,而她却依然以微笑对我。可我就是看不惯她这张笑脸,我暗下决心这次考试比个高低。满怀信心进了考场,我飞快地答完了题。转头看向她时,她皱着眉在草稿上涂涂改改,我不屑地笑了。“×××94分”,而她竟然领先了我六分!我傻眼了,满脸通红,好似涂了辣椒油一般,恨不得立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的内心一片昏暗。
放学了,天下起了雨。走在路上,脑中挥不去的仍是她淡然的微笑。我奔跑着,任雨水打湿我的头发。多日的紧张加上淋雨,我高烧住院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烦躁,更担心的是落下的课怎么办,难道我真的注定再一次要输给她吗?
第二天下午一点左右,天色十分昏黑,不时有震耳欲聋的雷声和刺眼的闪电,转眼间雨声连成一片轰鸣,天像裂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汇成瀑布,朝大地倾泻下来。我的心里像打鼓似的“咚咚”直跳。
病房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我在被窝里边喊着“妈妈”边掀被张望,门口站着的竟然是她!她额前的头发已被浸湿,衣服也已淋湿了一大半,裤脚上还沾着泥巴。她口中喘着粗气,似乎很累的样子。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她径直走到我床前,拿出课本为我讲解我今天落下的课。她把课上老师讲的关于解复杂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连验算的要求也细致地讲了一遍。她每道题目都讲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她还关切地问我懂了没,她讲得和老师不相上下,我很快就理解了。时间就在她悦耳的讲解中很快地过去了。
休息的时候,病房里安静的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她踱到了窗边凝望窗外的景色。我从侧面细细地端详起她来: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樱桃般的小嘴,眉宇之间散发出一股天真、可爱的气息,配上她那甜甜的笑容……我第一次发现她竟然是这么美。想起以前我们两个的种种,为了和她竞争,我抛弃了友谊,在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她始终用阳光般的微笑对我。她的友爱,使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
“出太阳了!”她的欢呼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抬起头,我对上了她的笑脸,一束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她的脸上,她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我也笑了,跳下床,跑到窗边,一道色泽鲜艳的巨大彩虹,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中,真像一座绚丽的天桥。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我们两个在天桥的两端微笑着走向对方……
难忘那一缕阳光,它久久地在我的心底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使我的心一直温暖着。我始终相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她,用她的宽容和温暖融化了我心中的那份坚冰;是她,让我明白了朋友之间的真诚友爱;是她,让我懂得了竞争的真正内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