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姑娘》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5

《珍妮姑娘》读后感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作品──《珍妮姑娘》。德莱塞远没有菲茨杰拉德,海明威那样有声望,但并不能就此否定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那些淳朴,有力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二十世纪之初的美国,同时也借助主人公珍妮的种种周遭批判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德莱塞只是个作家,但他完成了哲学家,心理学家乃至社会学家的工作──对书中人物的描述入木三分,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珍妮勇于自我牺牲,勤劳,善良与质朴的一生。她痴心于雷斯托那份执着的爱情,从头至尾,没有娇柔造作,没有浮华。

无疑珍妮是本书的主人公,故事也围绕着她而展开。珍妮姑娘的不幸遭遇是整本书的中心,从巴斯被捕的那一刻起,她就走上了人生的苦难之旅,细细读来可以品味出主人公的凄惨意味来。年幼无知的珍妮在所谓“正人君子”白兰德的诱骗下怀上了孩子,正当她满心以为白兰德会实现他的承诺时,白兰德却意外病死。珍妮错了,她产下了个可爱而可悲的小可怜。小生命的降生迫使她不得不为生活再去工作,然而因此也有缘结识了雷斯托。事实上我们可怜的珍妮又一次跌入了幻想的深渊,雷斯托用他迷人的外表,洒脱的谈吐俘获了珍妮的心,而珍妮信以为真坠入虚幻并不牢靠的“爱情”之中。他们共同生活的几年,雷斯托既没与珍妮结婚的想法也未曾对未来作过什么打算,他只是一味留念珍妮给他的舒适生活。就在雷斯托面临资产的丧失的时候,他选择了与夕日女友相见。利益熏胸的雷斯托毅然与珍妮分手去拿回他的资产与旧情人结合。珍妮对此心知肚名,但是她对雷斯托的感情如此深厚,眼睁睁望着雷斯托离去的背影。接下去的发展如同雷斯托所想,他得到了一切,却拒绝与珍妮会面。在失去女儿音训的几年中珍妮经受着恋人离去,子女失散的痛苦煎熬,最终迎来的是雷斯托的死讯。

我和上书,珍妮姑娘的故事结束了。珍妮的确是值得同情的好姑娘,在她失去了恋人,孩子,信任之后仍能保持着一个人生在世上应具有的所有见贤的品德。珍妮的一生包容了种种不幸,却也是闪耀的,我喜欢这人物,不仅仅因为同情。时代的黑暗,*造成了珍妮人生的悲剧,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剥削再剥削的阶级社会。淡漠了的同情心,泯灭的价值观,珍妮正是当时无产阶级者的真实写照。不过,珍妮过于相信爱情,没有足够的判断力,这是珍妮的悲哀。

书中除开珍妮,葛哈德与葛夫人外出现的角色无一不是极端自私,狭隘。金钱与名利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这不单珍妮的困惑。从深层看去,本书着重描写美国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凄惨。另外作者在书中反映出子女对父母教育的冷漠,珍妮与雷斯托在芝加哥共同生活时,珍妮的兄妹一一离开了父母,并且没有再回来。也许,他们厌恶珍妮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理解,但是他们对父母的关爱也不削一顾,着实让父母心痛。

毕竟,珍妮生活在她那个年代,她的故事,遭遇都成了小说──让人们了解到资产阶级的虚伪,黑暗。

拓展阅读

1、五年级《绿山墙的安》的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它叫做《绿山墙的安》,它让我受益匪浅。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动了,这确实是一个关于友情、责任和爱的人故事。书中的绿山墙农舍兄妹马修和玛莉拉决定领养一个男孩,不料*差阳错,*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安。她的天真和幻想使她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爱生活、爱自然、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绿山墙的安》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悟的心灵的作品。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最让我动的是安的不服输和坚强的精神。安在班上被同学起了外号,她下定决心要从学习上把这个同学比下去。安决定了一件事,她一定要做到。安,她乐观、积极向上,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考取了女王学校,还获得了艾费里奖学金,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最值得令人赞赏的是,当安听到马修去世的消息,放弃了学业,很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回家乡当了一位小学教师,来照顾眼睛快要瞎了的玛丽拉。安就像山谷里的野百合一样挺拔、坚强,不怕困难,勇于面对生活。

总而言之,了这本书,会让你学会许许多多的东西……

2、最新《欧也葛朗台》

一个拥有疯狂骑士梦的乡村富地主,带着一个纯真的梦想,一身简朴得引人发笑的戎装,一个单纯善良的侍从,踏上了困难的骑士之路。

这是西班牙最的一个骑士。

一路上,他都被称为疯子。他没有丧气,似乎毫不知情,将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魔法化。

他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我认为,他成功了。因为在他临终时,他醒悟了,骑士道应该结束了,他当初决定闯天下的决定不是对的。骑士小说也应日趋衰落,以至彻底灭亡。

我十分地动,动于堂吉诃德那单纯的维护和平的决心,动于他的善良,动于他的勇敢。

也许我永远也会铭记,堂吉诃德带我的教训与带给我的鼓励。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绪由着主人公的心情上下起伏,仿佛身临其境。它没有《_》的美伦美奂;没有《三国演义》的震奋人心,没有《红楼梦》的千式百样。但是,它带给我的比任何一本书都多,比任何一本书都好,比任何一本书都受益。

我很深刻的一首诗上的一句话:“人世的愿望皆落空,许诺的是安逸,得到的却是阴影,尘烟和梦花”。也许,我们盼望很多东西,不过相反,我们得不到很多东西,谁也愿意人生一路顺风,但是,不免有坎坷磨难。

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我们所愿,这个乡坤贵族堂吉诃德也希望自己可以平定灾难,但是,此时的他正被骑士小说的梦幻思想所*,他带给人们与带给自己更多的是失望,困难与伤心。

他以心待人,但是又怎样呢?公爵不断地捉弄他,把他当作一个笑柄。他却不知情,依然一心一意,天真地满足人们的要求,但是总是弄巧成拙。

他没有错,书分有好书坏书,骑士小说对人们的帮助不大,反有危害;而塞万堤斯这本《堂吉诃德》就对我有很大帮助。他学习了骑士小说中那种愚昧的思想,但是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是个大好人。

桑乔(堂吉诃德)的侍从也让我触很深,书上的一句话:侍从比比皆是,唯他忠实无华。在磨难中,他和他的主人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也变的稍有文采,学会了思考问题。

他相信堂吉诃德会给他一个海岛总督,我想这不是愚蠢,这是善良,他用善良的心给了孤独的主人陪伴,他用他的忠诚伴随主人度过一个个难关。

他也如他所愿,公爵让他做了1个月,也许他被耍了,被骗了,但是也圆了他的梦想。

在生活中,我们对待朋友要将心比心,好朋友总是有的,知己总会找到的。

我明白,冲动并不能做出好的成绩,反而会害了自己,结果往往与愿望想反,要成功需要努力,需要正确的思想与恰当的方法。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肯定不止这些,留由者慢慢体会。

3、最新《欧也葛朗台》

《不老泉》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爱看,结果,看着看着,入了迷。原来,它讲的是有一口泉,谁喝了谁就长生不老,塔克他们一家就是这样的,有一个叫温的小女孩,无意之中知道了这个秘密。可是,有一个穿黄衣服的人也知道了这个秘密,想尽办法得到他。

自从我了《不老泉》,我受到了温善良、关爱的心。也学到了很多好词好句。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住着一家人:温和她的姥姥、妈妈、爸爸。某一天,温出来玩,玩着玩着,她在树林里迷路了,然,就坐在一棵大树下,忽然,她看见旁边有一个男孩,他叫:杰西。正趴在那里喝水,这么一想,自己也渴了,就问:“这水好喝吗?我也想喝。”杰西说:“不行。”“为什么”温说。因为,这是不老泉,你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喝。这时,迈尔斯和梅也来了,这是杰西的弟弟和妈妈,最,温跟着他们一起回家了。不过,有一个穿黄衣服的人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心中暗暗的笑了,因为,他了解一个不老泉的秘密。

这个穿黄衣服的人真坏,是个坏人,随便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样做很不好。

在这里,让我心里想到的最放心的事情是:塔克一家非常善良,关爱温;他们一家人还会照顾温。特别是杰西对温很好,他给了温一瓶不老泉的水,让她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喝下去,然就去找他。

穿黄衣服的人不幸没有得到泉水,而且还被梅用枪打*。警察把温送回了家,把梅给抓起来了,然,温又把梅给救了,让他们赶紧逃脱。

,温没有喝贵的不老泉水,而是给了那只大蟾蜍,因为,这只蟾蜍能听懂她说话,是她的朋友。

这本书真有意思,我最喜欢里面的杰西,杰西非常善良、友好,帮助迷了路的温。我不喜欢温,温离家出走,害的爸爸妈妈非常着急。你们呢?

4、惜生命――《生命生命》500字

内容简介:惜生命 ――《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生命.生命》。文章主要讲了三个小故..

本文《惜生命――《生命生命》500字》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谢你的阅与支持!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生命.生命》。文章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飞蛾求生、瓜子冒苗、倾听心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了这篇文章,我深触动。小小的飞蛾竟有如此强大的求生欲望,可见他对生命的渴望,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也不会放弃。

墙角的瓜苗,竟然能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地方顽强生长,可见他不屈向上的精神。

那次作者杏林子去医院听心跳,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从此要惜生命,让它体现出生命的无限价值。

再看作者杏林子,在我们这个年纪时,被查出了类风湿关节炎,脚不能动,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因此小学未上完,所以辍学了。但她写作数十年,忍着病痛但她笔耕不辍,养活了自己,编著了40多本小说,成了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看看杏林子,想想三个故事,再看看我,非常惭愧,她身体那么不好,还写了那么多著作,再看看我,到作文枯燥无味,很少写作文,再说如果我得了这个病,说不定就会自暴自弃,吃白饭,靠别人养活自己,我有健康的身体,还不知道惜,过马路闯红灯,跟别人打架。再看看我那么不惜时间,起床磨蹭,贪玩不学习,虚度光阴。她就算遇到困难,还知难而进,而我,一*,就想在家躺着,什么事也不想干。

,我要知难而进,不虚度光阴,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5、《月求子息·金瓶梅》全文与赏析

话说吴月与李娇儿、桂姐、孟玉楼、李瓶儿、孙雪娥、*、大姐混了一场,身子也有些不耐烦,径进房去睡了。醒时约有更次,又差小玉去问李瓶儿道:“官哥没怪哭么?叫**抱得紧紧的,拍他睡好,不要又去惹他哭了。**也就在炕上吃了晚饭,没待下来又丢放他在那里!”李瓶儿道:“你与我谢声大道,自进了房里,只顾呱呱的哭,打冷战不住。而今才住得哭,磕伏在**身上睡了。额子上有些热剌剌的。**动也不得动,停会儿,我也待换他起来吃夜饭净手哩。”那小玉进房,回复了月。月道:“他们也不十分当紧的。那里一个小娃儿,丢放在芭蕉脚下,径倒别的走开,吃猫唬了,如今才是愁神哭鬼的!定要弄坏了,才住手。”那时说了几句,也就洗了脸,睡了一宿。

到次早起来,别无他话,只差小玉问官哥下半夜有睡否,还说:“大吃了粥,就待过来看官哥了。”李瓶儿对迎春道:“大就待过来,你快要拿脸水来我洗了脸。”那迎春飞抢的拿脸水进来,李瓶儿急攘攘的梳了头,教迎春慌不迭的烧起茶来,点些安息香在房里。三不知小玉来报说:“大进房来了。”慌的李瓶儿扑起的也似接了,月就到**床前,摸着官哥道:“不长俊的小油嘴,常时把做亲的,平白地提在水缸里。”这官哥儿呱的声怪哭起来,月连忙引斗了一番,就住了。月对如意儿道:“我又不得养,我家的人种便是这点点儿。休得轻觑着他,着紧用心才好!”**如意儿道:“这不消大吩咐。”月就待出房,李瓶儿道:“大来,泡一瓯子茶在那里,请坐坐去。”月就坐定了,问道:“六,你头鬓也是乱蓬蓬的。”李瓶儿道:“因这冤家作怪捣气,头也不得梳。又是大来,仓忙的扭一挽儿,胡乱磕上髻,不知怎模样的做笑话!”月笑道:“你看是有槽道的么!自家养的亲骨肉,倒也叫他是冤家。学了我,成日要那冤家也不能够哩!”李瓶儿道:“是便这等说,没有这些鬼病来缠扰他便好。如今不得三两日安静,常时一出: 前日坟上去,锣鼓唬了;不几时,又是剃头哭得要不的;如今又吃猫唬了。人家都是好养,偏有这东西是灯草一样脆的!”说了一场,月就走出房来,李瓶儿随送出。月道:“你莫送我,进去看官哥去罢!”李瓶儿就进了房。

走过房里去,只听得照壁边贼烧纸的说些什么。月便立了听着,又在板缝里瞧着,一名是*,与孟玉楼两个同靠着栏杆,了声气,絮絮答答的讲说道:“姐姐好没正经!自家又没得养,别人养的儿子,又去漒遭魂的挜相知、呵卵脬。我想穷有穷气,贱有贱气,奉承他做甚的?他自长成了,只认自家的,那个认你!”只见迎春走过去,两个闪的走开了,假做寻猫儿喂饭,到边去了。月不听也罢,听了这般言语,怒生心上,恨落牙根。那时即欲叫破骂他,又是争气不穿的事,反伤体面,只得忍耐了,一径进房,睡在床上。又恐丫鬟们觉着了,不好放声哭得,只管自埋自怨,短叹长吁。真个在家不敢高声哭,只恐猿闻也断肠。那时日当正午,还不起身。小玉立在床边,“请大起来吃饭。”月道:“我身子不好,还不吃饭。你掩上房门,且烧些茶来吃。”小玉捧了茶进房去,月才起来,闷闷的坐在房里,说道:“我没有儿子,受人这样懊恼。我求天拜地,也要求一个来,羞那些贼淫妇的脸!”于是走到房,文柜梳匣内,取出王子整治的头胎衣胞来,又取出薛子送的药,看小小封筒上面,刻着“种子灵丹”四字,有诗八句:

“姮娥喜窃月中砂,笑取斑龙顶上芽。

汉帝桃花敕特降,梁王竹叶诰曾加。

须臾饵验人堪羡,衰老还童更可夸。

莫作雪花风月趣,乌须种子在些些。”

有赞曰:

“红光闪烁,宛如碾就之珊瑚;香气沉浓,仿佛初燃之檀麝。噙之口内,则甜津涌起于牙根;置之掌中,则热气贯通于脐下。直可还精补液,不必他求玉杵霜;且能转女为男,何须别觅神楼散!不与炉边鸡犬,偏助被底鸳鸯。乘兴服之,遂入苍龙之梦;按时而动,预征飞燕之祥。求子者一投即效,修真者百日可仙。”又曰:“服此药,凡诸脑损物,诸血败血,皆宜忌之。又忌萝卜葱白。其交接单日为男,双日为女,惟心所愿。服此一年,可得长生矣。”

看毕,心中渐渐的欢喜,见封袋封得紧,用纤纤细指缓缓轻挑,解包开看。只见乌金纸三四层,裹着一丸药,外有飞金硃砂,妆点得十分好看。月放在手中,果然脐下热起来;放在鼻边,果然津津的满口香唾。月笑道:“这薛子果有道行,不知那里去寻这样妙药灵丹!莫不是我合当得喜,遇得这个好药,也未可知。”把药来看玩了一番,又恐怕药气出了,连忙把面浆来依旧封得紧紧的,原进房,锁在梳匣内了。走到步廊下,对天长叹道:“若吴氏明日壬子日,服了薛子药,便得种子,承继西门香火,不使我做无祀的鬼,谢皇天不尽了!”那时日已近晚,月才吃了饭。话不再烦。

由于《金瓶梅》创作过程及其早期流传过程的不明朗,围绕着它的许多问题也都成了疑案。比如从第五十三回到第五十七回的这五回,历来就有“赝作”的说法。《金瓶梅》问世不久,明代万历末年的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中就“暴料”说:“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血脉,亦绝不贯通,一见知其赝作矣。”沈德符的话是否可信,自他而下的数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论。不过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在这五回是如何掺入、由谁掺入等,对于它与主干情节之不相符,内容之前抵牾,以及叙述语言等明显的不同,甚至词话本与崇祯本在这五回中的大相径庭等明显的漏洞等,则是众口一词,殆无疑义。

不过,虽然沈德符说是“陋儒”所补,与原作相比,存在诸如情节不够完整、前呼应不够以及语言不够流畅等不足,但即使是补作,也多少照顾到了情节的发展和全书整体的构思,而且从文章学角度来看,也是不乏精彩之笔。比如本回刚开始时的这段月求子息的故事,不仅在情节上接续了此前的故事进程,也把西门家里诸妻妾间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和各人的微妙心态刻画得比较深入。

与崇祯本不同,在词话本中,本节故事乃是围绕着官哥的受猫惊吓而发病展开。

官哥的出生及养育,在*家,可谓是一件大事:每个人都知道他对于西门家的重要性,以及他给本来就存在紧张关系的西门诸妻妾间带来的格局上的微妙变化。李瓶儿的豪富大方和性情的温顺而惹人疼爱,本来就使她成了*的眼中钉,这个孩子更进一步让瓶、金之间的地位高下之争几乎没有了悬念——*把李瓶儿所生的官哥看作是她目前为止所受的最大挫折,因为在她看来,李瓶儿即将借重这个西门家唯一的继承人而倍受宠爱,其地位也更会扶摇直上,对于一味争强好胜,一心要“把拦汉子”,争取到对其他家庭成员优越的*来说,实在是一个最大的隐痛。妒恨交并的*既然不会甘心低头认输,也就任由她本性中所有的恶和残酷肆虐了。李瓶儿越到来处境越惨,小说里就越是把她描写得极尽妇道和温驯,而相形之下,*则越发显得桀骜和刁蛮。官哥的几次被猫惊吓,或出之于无意的过失,或出之于有意的谋害,总是跟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孩子的诞生也正考验着吴月以下的众妻妾对于这个大家庭或者是对于*的忠诚度——某种意义上体现为对官哥如何关心和照料。在这两个问题上,无论是李娇儿还是孟玉楼、孙雪娥,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担忧或者焦虑(当然也谈不上兴奋),但作为“大”的吴月,则至少在表面上与*的态度截然相反。

在*的众妻妾中,吴月因其“正头子”的地位,可称为妇女领袖,一妻五妾,属她为大。在众妇女当中,她的性情也属温良,为人还算忠厚(虽然张竹坡将她比作《水浒传》里的宋江,作为“假道学”的榜样,称之为“阴险好人”,但至少从表面上她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的确还配得上“贤淑的妇人”的评价),与*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得比较默契,对家庭事务的处理上,至今尚未出现大的纰漏。对于*的升官发财,“事业有成”,也算功不可没(比如帮*从墙头偷运李瓶儿的财产等)。但让吴月不能不到遗憾的是,她一直未能给*带来一个象征着香火传递并且能够继承家业的儿子,于是我们才在第二十一回看到了“吴月扫雪烹茶”,在月夜雪地里祈神祷告,保佑这个家庭“早见嗣息”的动了*的一幕。现在,终于有李瓶儿“挺身而出”,为*生下了官哥,不但*几乎了无遗憾,这个家庭的辉煌也接近达到了顶峰。已经习惯于从家庭全盘考虑的吴月,看到的是官哥足以成为*及一干妻妾的“坟前拜扫之人”,也勉强“可以为终身之计”了。同时,又像李瓶儿所言,如果官哥以能*拜爵,按照*的伦理原则,家庭“正头子”的吴月,也是第一个有资格穿戴“凤冠霞帔”的人。更重要的是,除了在*的挑拨下,*曾经和她一度“尚气”,几天互不理睬之外,吴月在西门家及“家主”*眼里的地位,终究是无人可比的。她不仅参与并掌管着*的财产,我们还不止一次看到,每当*从外地回来或者在一些重大的日子里,第一夜他总是要在“月房里歇”,可见,基本的*伦理道德,居然会在这个已经腐烂透顶的家庭里让人不无惊讶地被恪守着(明眼的者其实早就看出来,这其实是对于这个家庭里事实上的种种乱伦悖礼的巨大讽刺,这种讽刺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于是,不像*,吴月从来不会为她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而担心。正因如此,吴月对于官哥的关心,三番五次地又是派丫头探问病情、又是亲自去看望官哥,倒也说不上是虚情假意。

可作者似乎的确对月有“腹诽”之心。我们还记得第四十回薛子和王子为吴月“整治”得子的符药,那是在官哥出生之,吴月还叮咛主动提供符药的王子不要对别人说。如果真像她“扫雪烹茶”时的祈祷所表白的那样,她以及她的“姊妹们”已经有了官哥这个“坟头拜扫之人”,那么这里再次重演第二十一回时的虔诚和真纯,向天祷告“承继西门香火,不使我做无祀的鬼”云云,多少就显得有些假了。

虽然可能并未看破这一层,可“嘴头子不饶人”,心里也不会饶人的*却把任何与官哥亲近的人都视作敌手。月对官哥的关心,三番五次地派人或亲自前去看望官哥成了对李瓶儿的“奉承”,甚至是“呵卵脬”,这话已经是十分不堪了。更让月难以忍受的讽刺则是说她“自己没得养”!是啊,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如果不能有自己的血肉,终归不是长远之计,正如王子所谓“十个明星当不的月”的道理。尤其在面和心不和妻妾之间,别人的孩子长成以,最终“只认自家的,那个认你”?!月的伤心,恐怕这才是关键所在。

因此,相隔三十余回,月再次**告卜,遍寻“灵药”,要为*生个孩子。如果说此前是因为*的诸多小妾都是“无出”,吴月觉自己责无旁贷,但又并非仅为自己祈神祷告(“不拘妾等六人之中,早见嗣息,以为终身之计”);而此时的她则已是顾不上别人,只求自己,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不惜借助药物来求子。看来这个家庭即将撕破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各自的本来面目了。

点击查看更多《珍妮姑娘》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181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