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活动低音谱的音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00:02:32

乐理活动低音谱的音教案设计

1、初步认识低音谱的so~do的音,知道其唱名、音名、手势等。

2、尝试单音的听辨,体验乐理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五线谱板、贴纸、节奏卡、打击乐器、五线谱、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知道低音谱表中so—do音的位置。

活动难点:听到钢琴上的音能够找出五线谱上相应的位置。

一、语言节奏操

二、小音符搬家(认识低音谱的位置)。

1、认识低音谱号,低音谱表

·低音谱好就像小鱼,还*两个水泡泡。住在里面的音声音都低低的。

·听辨音高和低音。

2、游戏:跳跳认认。

·幼儿在地上跳出指定的位置。

·老出题幼儿跳——幼儿自己出题自己跳。

3、小音符搬家

·认识低音谱的so-do的位置、唱名、音名、手势。

·小花找家

4、游戏:找朋友

· 请八名幼儿各选一个音,高音谱so-do和低音谱so-da,每人挂一个代表音的牌子,听音乐开始找朋友,音乐结束时配对成功者为赢。

三、听听找找

1、听辨单音so-do

·先唱一下,体会音高。

·再听听不同音区的so-do

2、听音操作五线谱板。

拓展阅读

1、高中物分子的热运

【核心素养】

通过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中的科学素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重点】

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学过程】

主要学过程 学内容 学生 课前 登陆优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

情境

趣味引入

[故事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

香惊四座夺金奖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

(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

新知:

(一)、物质的构成

[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请看图片。(师出示图片)

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

【板书】: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二、分子

1、扩散

现象

1、定义:

[提出问题]: 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还是静止的呢?

[过渡] 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

[演示实验]:(优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气体扩散“)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SHAPE MERGEFORMAT

启发引导:

(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

(2)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了?其原因是什么?

(3)实验中要把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行不行?为什么?

[说明]: 这个实验演示的是一种扩散现象。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刚才的现象给扩散下个定义呢?

师总结出扩散的定义:

[总结并板书]: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走入生]:在我们日常生中,气体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意图:真正的课堂在生中,让物知识很好在生中得以运用。)

[提出问题]:

不同的气体可以彼此进入对方,那么,不同的液体之间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播放视频]:

1.播放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的视频。

(优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液体扩散“)

SHAPE MERGEFORMAT

引导: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

[播放视频] :金与铅的扩散现象。

(优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固体扩散“)

EMBED PBrush

[师生总结]: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 讨论、提出猜想及依据:

(1)分子是运的,依据:闻到了花的香味

(2)分子是静止的,依据:如果分子是运的,则组成的物体形状就会不断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

(1)空气瓶中由无色到有色,说明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到了空气瓶中。(2)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分子彼此进入到对象,使二氧化氮的密度变小,颜色变浅。

(3)学生讨论:不行,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放在上面,会由于重而下沉。

学生思考、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回答。

举例:

(1)医院里的药水味

(2)墙内开花墙外香

(3)吸“二手烟” 等

看现象,体会液体之间的扩散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说明分界面处的硫酸铜溶液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运进入对方了。

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产生扩散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提出问题]: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说明扩散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

[实验] 在一个*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的红墨水扩散情况。

(优提示:请打开素材“新知讲解: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EMBED PBrush

[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分子热运]:由于分子的运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叫做分子的热运

[学以致用]: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对于前一句,从物学角度可以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的环境温度突然 。

(意图: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问题的常用方法。) 讨论并提出猜想:炒菜时的温度要比腌咸菜时的室温高得多,所以温度可能使扩散快慢不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老师在一旁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水量、墨水量。

观察、总结:

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越剧烈,扩散的越快。

填空:运 升高 4、扩散现象表明

[师生总结]大量事实和实验证实扩散现象能够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这也是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子之间有间隙。

[师强调] “不停”就是在任何情况下。 学生分析交流产生这些现象说明的问题。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提出问题]:(师拿起一本书)既然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又在不断运,那么这本书的分子怎么没有飞散开来,最后书消失不见呢?

[观察实验]: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

2、高中物分子的热运

学内容 第一节 分子热运 课时 二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中的热现象,于用分子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有探究的兴趣。 三 学重点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方法探究学法、启发式学法 五 学准备

香皂、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 六 学过程 主要内容 备注 一、问题引入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二、进行新课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

SHAPE MERGEFORMAT

图1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师: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如图2

SHAPE MERGEFORMAT

图 2

(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2所示。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如图3所示,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五年后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

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

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师: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3、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准备:磁带。

1、(师)有一种小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作。

(4)听到什么要拉泡泡糖,什么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中“拉泡泡糖”的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来做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作。应该说,这个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玩游戏。

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作时,孩子们对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解的过程,因此在做作时还不能和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作时,师可以把这段的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作,然后再跟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点击查看更多乐理活动低音谱的音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532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