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寓言有感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相由心生”。是指一个人看起来怎样都是由心态所主导的。在现在的时代里它仍旧是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我们在出发点的心态,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太小的甚至有些唯心的因素,能力才是硬道理。当然客观能力是最实在的也是第一性质的因素,但是主观心态却直接管理你的现场发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打仗时常常强调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心态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人是情感极其丰富又敏感的的动物,内心的力量往往掌握着行动力的强弱。你要一个人去宏观的把握什么时代动向什么社会价值,这是非常抽象的事,但是要他先保持饱满自信的态度却是很简单很直接的。在这种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做事能够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往往会超常发挥。最后则会因个人因群众良好的成功率积累而改变社会改变时代,这就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创造。可以说客观能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自信态度却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个科学辩证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虽然熟知自信的好处,在实际生活里,就像今天读到的那个秀才一样,心态遭受的愚弄确实也很多,经常就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或者冲动而很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初衷。所以归根结底,不管做人做事,有时候我们还是心里没数,没有自己坚定的主见,不相信自己。
其实心态上真的应该保持一种佛学上的稳定,也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现实含义,让自己保持客观的能力(这毕竟是第一性质的基础),而在心灵上,那种唯一的,永恒的信赖自己却是力量最大的来源。
附记:因为这个小故事想的有些飘渺有些宽广,希望大家都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浪费掉时光和才华,我们是最棒的!
拓展阅读
1、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读后感850字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啼血归” “拚将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从文天祥的视死如归到秋瑾的忠心报国,五千年历史涛涛,激扬的文字间,不变的是为国而思,为国而想的情怀。东方的锦绣山河,孕育出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精神,纵是历经风云更迭,它仍以娟狂的腾龙之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为了华夏民族的复兴,不畏强权压迫,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遥观历史,战国的屈原,宋代的岳飞,明代的戚继光,清朝的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不怕牺牲、忠烈千秋。
凝望二十世纪,华夏大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躏,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当此之时,无数爱国志士发誓疗治母亲躯体上的伤痕。“难酬蹈海亦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鲁迅先生发出献身祖国的铮铮誓言。
近看今日之中国,经济的腾飞令世界瞩目,国力的强盛让华夏复兴!神州系列载人航天;港澳回归、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习马这历史性的一握|、、、、、这一项又一项的辉煌成就,凝结了无数华夏子孙的民族复兴梦。这让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让我们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在华夏民族的史册上,是无数爱国志士的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自古英雄出少年。
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做茫茫黄沙中的一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甫,让绿色在生命禁区里闪耀光芒。我爱你中国,以我最好的青春年华为你伟大的复兴梦增添一缕荣光!
我们是21世纪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责无旁贷!今天我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我必将为创造祖国的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腾东方,霞光万丈。龙传人之脊梁,顶天立地;龙传人之精神,代代相传;龙传人之梦想,国富民强!高举龙传人的旗帜,弘扬我华夏民族之光!传承龙的精神,铸就中华复兴梦!
2、读《童年》有感读后感
就算再汹涌的海面,也会有平静的一角;就算再荒芜的小岛,也会藏着救命的“稻草”;就算再黑暗的天堂,也闪烁着微弱却耀眼的星。生活是充满荆棘的,但只要你不放弃,时刻怀着一颗积极感恩的心,你总能遇到那些善良美好的事,触摸到冬天的温暖。
相信很多人都对阿廖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没错,他就是《童年》的主人公,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化身,是带领着我们在黑暗中勇敢走下去的明灯。阿廖沙的童年与现代的我们相比,那可是艰难多了。生活的困苦与现实的黑暗时刻紧逼着他那颗幼小的心。但是,虽然那么幼小,却又那么坚强乐观,那么顽强无畏,那么伟大以至于令人佩服。他在痛苦、屈辱的生活中,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坚信并寻找着那如死一般黑的夜里的点点希望之火。
夜里,燃起油灯去感受阿廖沙的生活。三岁时,阿廖沙便遭到了不幸,*张着大黑手将他父亲带走了。于是,他与母亲寄居到了外祖父家。然而,尼日尼的幸福生活并没有降临到他那儿,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当时,外祖父家业衰落,脾气愈来愈暴躁,阿廖沙因此遭受了不少打骂。米哈伊尔舅舅与雅科夫舅舅的分家*更使这个家、这片土地充满仇恨之雾,连孩子也被这种气氛所毒害。但是,生活是要继续的,它不会断人生存之路,只要你怀着积极乐观的心,即使在这种家庭中,即使生活再恶劣,也总会有那么一些善良美丽的人与事围绕身旁让你发现,给你温暖。阿廖沙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份温暖与关爱,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那便是他的外祖母。阿廖沙从内心发觉外祖母是一个善良、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的人,也知道外祖母信仰的*是那么可亲可爱、与人为善,和外祖父的恰好相反。外祖母是这片污泥中最清纯的小花,她给了阿廖沙许多温暖与关爱。
生活也还不至于如此悲凉,在一大片荒漠中只树立一棵白杨。在小阿廖沙身旁,除了外祖母外,还有那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也都是他心中获得温暖的一把明火。
迁居到卡那特街后,苦难并没有停止侵蚀阿廖沙。与继父的不合、外祖父的破产、母亲的死,使他心中时刻承受着种种的痛苦与压迫。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然而并没有至于到达这种地步。因为他时刻怀着那颗积极乐观的心,以至于总能感受到冷酷生活中不灭的热情与温暖。他有与“好事情”的友谊,有相同邻居孩子们捡破烂卖那充实美满的生活。这些人、这些孩子都是纯洁的,是阿廖沙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阿廖沙最后选择离开课堂,到“人间”谋生,那是因为他要探索新的生活,那种即使在黑暗中也有着善良、美丽的人的生活。
就像高尔基所说: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的*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来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所以,生活是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即使再黑暗也总有那么·些美好的东西。
3、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1000字读后感范文
当自己真正买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点激动的,毕竟这本书我打孩提起就已经听说了无数遍,一直想找时间看,可一直没时间看,也不算是没时间吧,应该是自己不愿意找时间,直到上了大学!以前总是听说这本书多有意义,多有内涵,我看完之后也确实认同。
主人公是一个在潘西读书,名叫霍尔顿的男孩,他很不幸因为成绩太差,考试不合格而被开除出校,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霍尔顿上的是贵族学校,他老爸是一名律师,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是挺好的,能够结识不少的上层人物。可是,霍尔顿讨厌这些东西,他认为他的学校的人儿都是很虚伪,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批伪君子,所以他拒绝融入这个圈子,他也拒绝浪费时间去附和这些假惺惺的人,因此他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他本质是很善良的,当他在学校的时候,他总是看不惯一些不正义的事情,他也帮助一些不熟悉的同学,当他看到修女在募捐,他毫不犹豫地捐钱。虽然说他的功课不好,但至少他的英文这一课是顶好的,因为他对英文比较感兴趣,看过一些课外的英文书。
当他提前独自一个人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是有点迷茫的,他不知道他要去哪,所以他都是临时有感觉要去干啥就去干啥,不过他还是很有执行力的,他能想到做的事他都马上去做了,这一点我还是挺佩服他的。霍尔顿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干事,他不喜欢局限于其他人,他也从不屈服于他人,就像他被舍友打出血他也不会屈服,这就是他的倔强。很多人在学校不得意但又无可奈何的屈服于校规,但他是奇葩,他逃课。甚至是提前离校去外面游荡。是的,他很有个性,虽然说他还是未成年的娃,但他也想干大人的事情,喝酒吸烟甚至叫小姐,然而有一次他叫来了小姐却只是想和小姐聊天,也真是个*。被学校开除后,他不想等到学校规定的那一天回家,实际上他也不想回家,他想去一个人少的地方去做他自己想干的事情,是的,他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静静地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远离这个虚伪的尘世。
不过,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还根本没有能力逃离大人的世界,他在外面流浪到没有钱之后,他选择逃回家向妹妹借钱。可是,妹妹的相逼还是让他最后回到了家而重新去了另外的一个学校,最终的他依旧要生活在大人的生活里,被限制在大人的世界里。
不过我还是深刻地记得他说过的话,至少他的想法是对冲破大人世界的宣言:“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在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
我赞赏这个霍尔顿,有自己的性格,敢反抗教育制度,敢反抗大人的世界,虽说失败了,但他还是有勇气的。
我渴望追求诗和远方,我也渴望做一个像霍尔顿这样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