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我很重要读后感
读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充满睿智的眼光在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性思索的智者。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说“我不重要”,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一连串的四个排比句,来解释“我不重要”的教育,其实是忽视个体尊严和个体价值、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接着作者从多方面列举了“我很重要”理由:对生命而言,每一个生命来之不易,我们没有权利和资格说不重要;对父母而言,我们是他们慈爱的对象,幸福的中心,我们不敢说不重要;对爱人而言,我们是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不忍心说不重要;对子女而言,我们是他们的靠山和慰籍,我们没有胆量说不重要;对朋友而言,相交多年密不可分,我们不好意思说不重要;对事业而言,我们就是创意,就是新设想,我们无法说不重要。
面对着这么多无法拒绝的理由,我们怎能不说“我很重要”?而且应该是由不习惯说到大声地说,从“我对自己小声说”到“响亮的对世界宣布”,我们应该有这份勇气,因为能大声说出“我很重要”,就是心灵对生命的一种庄严的承诺。
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很普通,你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会在史册上永垂不朽,但是,你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走一遭,就注定了在你个人的历史上也将是一片辉煌。因为,对你的父母来说,对你的爱人来说,对你的子女来说,对你的友人来说,对你的事业来说,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确实很重要,这就是作家毕淑敏对生命的解读。如果读者你能理解,那么,你一定会不看轻自己而好好地活着。其实,每个人在世上活着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为何不珍惜这几十年的光阴,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奋斗着,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她应有的光彩呢?
尚且,只要我们无比重要地生活着,我们就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这具美好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北京猿人窄小的额和前凸的吻时,我为人类原始时期的粗糙而黯然。他们精心打制出的石器,用今天的目光看来不过是极简单的玩具。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人类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我们的*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先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
常常遥想,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
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也不会有此刻的我……
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由于一片小小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
一种令人怅然以至走入恐惧的想像,像雾蔼一般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思绪。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人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做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时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曾复制的文件,他的记忆库里留下不可填补的黑洞。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沓的贺卡。轮到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对于一株新生的树苗,每一片叶子都很重要,对于一个孕育中的胚胎,每一段染色体碎片都很重要。甚至驰骋寰宇的航天飞机,也可以因为一个油封橡皮圈的疏漏而凌空爆炸,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
拓展阅读
1、《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经典读后感
旅行的愿望此乃与生俱来,
体内的血液流淌自由因子,
远古的基因这般蠢蠢欲动,
深邃的大海告知生命之源
喜欢旅行,但总是躲进飞机钻进火车,一个快速抵达快速离开的过程
曾经乘过P&O和Silja Line,但那也是短暂的一晚用来替代.
但,确切说,我是喜欢航海旅行的,或许觉得那过于缥缈而无从谈起.
Guinness有则广告,是现代人一直倒退,倒退,倒退到一只由海上上陆的小鱼,来一口黑啤,打个饱咯,好是满足,这似乎就透露人类原本来自海洋,即便并非,但,大海总对我们有种致命的吸引.而这本书的到来,恰恰给了一个方向,喜欢!
曾经见过毕淑敏,她是随和平静的人,有种妈妈的感觉,她用亲切的文字,细腻的感情,快乐的心情讲述着航行中的见闻,体悟,收获.而她儿子也继承了母亲的那种细腻基因.展示给我们年轻人眼中的航程又是何等的精彩,愉悦...各自有各自的视角,从中也得以了解不同一辈人对旅游意义的理解...
往常我们在陆地上漂.此书可以带你去大海上也漂一漂...
关于<海寇诗经>,我补充个Viking Laws,
1. Be brave and aggressive.
o Be direct.
o Grab all opportunities.
o Using varying methods of attack.
o Be versatile and agile.
o Attack one target at a time.
o Don't plan everything in detail.
o Use top quality weapons.
2. Be prepared.
o Keep weapons in good condition.
o Keep in shape.
o Find good battle comrades.
o Agree on important points.
o Choose one chief.
3. Be a good merchant.
o Find out what the market needs.
o Don't make promises that you can't keep.
o Don't demand overpayment.
o Arrange things so that you can return.
4. Keep the camp in order.
o Keep things tidy and organized.
o Arrange enjoyable activities which strengthen the group.
o Make sure everyone does useful work.
o Consult all members of the group for advice.
像记流水账一样记录行程为主的记叙型游记或者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写景型游记,特别是有关江南水乡一带的,有一段时间挺喜欢的,去到图书馆就会留点时间出来翻翻相关的书,不过都是看图片为主。后来迷上了学校图书馆三楼阅览室的旅游杂志,最喜欢的就是做完一个实验后,本着犒劳自己的心情,心安理得的把旅游杂志、青年文摘、读者、昕薇搜罗一叠,找个舒服的位置坐着翻上一整个上午或下午。后来就慢慢喜欢上所谓的以景抒情的抒情型游记或者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说理型游记。
毕淑敏,应该从初中开始就不时有她的散文出现在课本上,在我印象中,她就是“心灵鸡汤鼻祖”,说不上喜欢她,也不会刻意去找她的书来看,因为自己挺明白鸡汤喝多了会腻得慌,比不喝还反胃,偶尔无意中遇到,浅尝则止,不一定让你马上热血沸腾,但可能当下就足够让人“柳暗花明又一村”,至少也能让人心安。对我来所,毕淑敏的文字是那么轻易地挑拨到我最敏感的神经。
无意中发现的这本书,心想“这样的一个人游历世界肯定有很多可以说的话”,和她以往的作品不同,将近花甲的年龄,她用自己的稿费买了两张船票,和儿子开始了为期114天的航海环球旅行,从横滨港启航向西,越过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加勒比海,船上的人和事,所经国家的人和事,所见所闻所悟,她一个智者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喜欢的是文字中她所表达的从小事中悟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让人心安心静,甚至对生活安全感的膨胀。书的后部分是她儿子卢淼写的,他是以年轻人的眼光去探索旅行的意义,以年轻人的心态去看待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也能感受到两代人观念上的不同。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游记中比较喜欢的一本,是一本不错的游记。
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学校图书馆奢侈一把,可能得去图书馆门口蹲点厚着脸皮逮人借校园卡。
其实这书题材还算新颖:关于15万/人,100天,坐船到世界各地港口城市旅游
写法也不错:前半篇是妈妈写,后半篇是儿子写
……
毕老师出发时正值汶川地震
毕老师在船到新加坡时特地带着船上人的捐款
飞到北京
又飞到汶川
在北川中学
毕老师问学生
你们觉得我现在是应该继续环球游
还是留下来陪你们
大家一口同声的说
后来又进行了投票
97%的学生赞成环球游
3%的学生赞成留下来
毕老师
继续
……
我的总结是
这种旅行重点已经不在各个港口城市了
因为停留的时间很短
重点在于和
1000名韩国日本游客
1000名船员服务员
在海上
朝夕相处那么久
15万一个人
30万一个标准间
还离水面这么近
真是性价比很不高啊
唉,我想说什么
唉,没办法,中国护照实在太弱了
很早就开始看毕老师的书,《红处方》《拯救**》《女心理师》等等,文笔细腻动人,深含一种人生最朴素与通透的哲理,这是经历大风大雨后的人生练达,是丰富的人生经验与豁达开阔的人生境界。
毕老师以近60岁高龄与儿子各买了一张船票,从日本的横滨港起航环游世界。有篇文章让我特别有感触,讲岁月号上有很多日本的年轻人,20几岁就踏上了环球旅行之旅。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正确的,或者说大视野的世界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不是坐在教室里被标准答案教育成的,也不是背历史书看历史剧背出来的,甚至不仅仅是看看新闻联播看出来的,是真正走出国门,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和思考得来的。
这是为什么很多西方的年轻人读大学选择休学一年“gap year”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在旅途中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中国的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我们形成三观的坚实基础,才是为什么我们要读书旅行自省与思考,为了不在忙碌繁杂的生活和工作中迷失自己,不让自己被一些观点和争论所左右,坚持拥有自己的判断和信念。
观世界,所以有世界观。这更坚定了我要继续出发,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keep going~
我想买了这本书,看了这本书的读者,也是向往有朝一日可以环球旅行。在看了本书后,我至少知道了环球旅形的三点必要条件,一、人均20万元起步;二、最好有旅友,因为日子太长;三么,还要有时间。金钱和时间是一对矛盾体,往往有钱的人没时间,而有时间的人又没钱。另外,还要找个同样有钱有闲的朋友,更是难上加难。因而能凑齐三点开一趟 环球之旅,实属不易。所幸作者为我们先开辟了一趟旅程。
文章和我想象的内容不同,我以为作为游记,重要的是介绍异国风情,奇异故事,然而作者却把重点放在了人上,这些人还不是外人,是内人——和平号上的人。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一起在船上待3个月,在船上教学,演出,开party,甚至开运动会,会是如何的景象?
一离开港口,和平号就在大海上启动了小社会,小世界,小宇宙,一切焕然一新,与其说是为了看下一个港口,不如说,是为了等待下一次起航,景色在变,不变的是那一船熟悉的笑脸。
原来环球旅行,到头来还是看人,风景再美,不及人美。
每次看游记心里就会有个声音在叫嚣:出去旅游吧,看看外面的世界!仿佛这就是射手座血液中天生具有的冒险因子。随着书页一页页的翻动,流浪冒险的因子在血管里咕噜咕噜地沸腾,等到翻到最后一页,书已看完,烧沸的热血才开始慢慢降温。为什么想去旅游?这不单单是历练与开阔眼界,更是潜意识当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我的掌控的要求。当现实生活中诸多事物拴住了出门的脚步时,我知道唯一自由的只有我的心。什么是自由?如果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现在的感受就是:自由真的就是一种心态。当你坐在公车上,迎着清晨的阳光,在车辆奔流的马路上静静听着《蓝莲花》时;当你可以在堵车的十字路口,将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流动时;当你可以在大雨磅礴天,不抱怨积水的马路,湿漉漉的头发和鞋子时….你的心就是自由的,而不是身陷钢筋森林中的困兽。
首先是这种旅行方式吸引了我.但细读下来,更多的是感动,不论是关于地震,还是关于怀抱着各种心情登船的形形色色的旅客,我为他们的爱和勇气而感动.我想这样的感动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文字似微风划过耳畔.也许是因为与卢淼同龄,更多的会为他的文字吸引,虽不曾登船环游却也留连于他所描绘的那幅感官地图."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浪的因子,那是远古的基因蠢蠢欲动."我想这本书只是他们母子环游的冰山一角,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我也曾经以为环游世界是个妄想,而他们母子为我揭开了世界的面纱,看来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
杭城突然降温了,一下子竟有十度之多。江南细雨,总是缠缠绵绵的。借这样的天气,今天到闹市区去,把需到那里办的事情分两个半天分别安排好。
中间那一段午后的闲暇时光,特意安排稍晚一些。找一家豆浆店进去,已近下午一点。衣着整洁的服务生看我一个人,笑着说可以自由找位子坐。我回以笑容,还是找个角落里的两人位吧,尽量少占用你们的资源。
喜欢是那浓浓的豆浆,其它的都不重要。享罢简单的午餐,我早有准备,拿出随身带的一本书来,在这安静的角落,我沉入书的世界里。
是一本毕淑敏的新作:《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一直以来喜欢她,因为她的文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朴实,而又充满真情。
看的是她在旅行刚开始不久,因为汶川地震的事在船上募捐,而后中断旅行回到国内:送捐款,到医院去安抚病人,还有去北川中学讲课的那段。
医院里的病人,是几个被截肢的孩子,有过多年从医经验的作家看到他们仍忍不住地错愕和震惊,她说:“有一瞬间,我觉得躺在病床上的不是真实的孩子,是一些白绸折叠起的布娃娃。”
“可他们静静地凝视着我们,那轻轻的呼吸,证明着生命的顽强存在。”
作家精挑细选了会录音会说话的玩偶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并且录上了自己对每一个孩子的轻声呼唤。当玩偶说出他们的名字,并且对着孩子们说出祝福的时候,孩子们静静悄无声息地笑了。。。
作家被深深地打动。“近在咫尺。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缓慢的笑容,无比脆弱,像一个企鹅的蛋在冰天雪地经过长久的孵化,终于探出了小小的额头。然而这微笑又如此地坚韧,一经绽放,它就动人心魄地灿烂起来,携带着抵挡不住的芬芳。”
坚强、纯净、清澈......
简单、快乐、感谢......
作家随后到了北川。初二的中学课本里有一篇作家的散文《提醒幸福》。她将在那里给孩子们讲述这篇文章。
作家想更多地和孩子们互动,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她讲到创作的故事,讲到报纸上征集“谁是最幸福的人”并得到很多应征答案,她问孩子们,“那么谁是最幸福的人呢?”
她指的是应征者中间,而孩子们以为问的是现在。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我们!”
作家从事过很长一段心理临床,孩子们并不是被事先授意,而是给出发自内心的诠释。
孩子们说:我们还活着,多么幸福;我们还能上课,多么幸福;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帮助我们,多么幸福;我们的翅膀上驮着天堂亲人们的希望,我们要高高飞翔,这就是幸福......
捧着书的我早已泪如雨下。
面对生活,面对不幸,没有抱怨,只有面对,把哀伤化作坚强。虽然这坚强是多么的柔弱。
他们还是孩子,却拥有着怎样的聪慧?这是死亡之神在他们身边掠过后留给孩子们怎样的礼物。
这些被冷霜浸过的黑眼睛,流过多少的泪水,可是如今他们都在面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面对。
感动中的我,似乎看到一束从孩子们的未来世界里射出的一束光芒。他们不会只是哀叹,不会只是伤感,更不会沉沦下去......
心还在,一切都在。因为我们会飞翔,驮着亲人们的希望......
我不停地用手指轻拂泪水,想起那个在玉树的灾难中听到的那个微弱的女声:“谢谢你们!麻烦你们了!”那时的我,同样忍不住,一下子泪涌出眶。
什么是内心的强大,什么是摧折人心的感动?
收尾这些文字的时候,无意间抬头,看到自己的门户左上角那五个大大的字:“波儿在飞翔”。
自己也在飞翔,并将继续飞翔,驮着多少真诚而热烈的希望......
还有我亲爱的朋友们,和我一起飞翔吧,我们每个人都驮着最爱我们的人的希望。我们一起去寻找幸福,我们一起在幸福......
2、我们要彼此听话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胡翠燕
做了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来迷茫:传统的授业解惑早已过时?赏识教育被大大吹捧?班级管理中,惩罚两字都不敢提,生怕惹来麻烦?要教会学生打渔的本领,其实干的还是喂鱼的事?学生和老师不看重分数几乎不可能?……
面对自己的孩子,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身份有时难免忧心忡忡,直到看到了刘继荣写的《我们要彼此听话》,一对中等生母子的温暖对话,我的心才慢慢安静下来。
马上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一句话“我给他讲大人的大道理,他给我教小孩的小道理。我们都不完美,却很幸福。”向来我们耳边充斥的是很优秀孩子的成长之路,什么哈佛的,什么名校的,什么考试状元的……她说,“我们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呢?”如当头一棒,敲醒了我,平时自以为对孩子是民主宽松的,其实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的愿望加到了孩子头上。虽说没有过多的安排孩子的文化科目的学习,但还是盯着孩子学了几年的乐器,那几年的时间孩子其实很不快乐,是自己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
没有过多的大道理,字里行间都是生活点点滴滴,浓浓的母子温情无处不在;也没有说教,只是不经意间,我的心随着作者的诉说变得暖暖的。作者眼里,只有“爱”,只有正确的表达爱,只有用爱对待孩子,他们才不会走错路。
面对孩子,学会宽容孩子的不完美,在对孩子交朋友的事上,作者也真实的描述了自己的心路。其中的妙句不少:“作为母亲,我不能只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却禁止麻烦的造访。”“当你两只手都握满了沙子时,就没有办法拿到地上的那颗珍珠了。”“我想静静地倾听,而不是教他如何做,看着自己的儿子自己在生活中成长,也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烦躁或失落或无奈时,看看这本书真好!
3、原来我这么棒的读后感
寒假里,我细细品读了《原来我这么棒》一书。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女孩子,她名叫小瑜,起初是一个不起眼又胆小的女生。有一天,班长突然转学了,老师决定让每个同学轮流当班长。吓得胆小的她接连做了好几天的噩梦,结果,自信心不足的她果然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了糗。妈妈为了让小瑜重新找回自信心,便安排她参加”勇气夏令营“。百般不情愿的小瑜被妈妈的暴脾气而挤上了车,开始了她所谓的”七天噩梦之旅“。在这几天时间里,她经历了人生中自己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攀岩、永远走不出的迷宫,等等。这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她变得自信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感叹不已。俗话说”真正的自信,从肯定自己的优点开始。“我不禁想起我的三年级。那时,我非常不希望老师点我起来回答问题,更不愿意把我稚嫩的小手高高举起。我觉得回答问题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且,如果回答错误相当于证明自己的愚笨,这样会很没面子。因此,除非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否则,我*不会主动回答任何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当初的行为太可笑了。为什么不敢举起手来向老师证明自己会呢?其实,即使是回答错误,老师也不会像想象的那样责怪我们,恰恰相反,她会鼓励我们再接再厉。常言道:人总会犯错的。人不能遇到挫折就失去自信,而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我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一定会战胜类型的恐惧,像小瑜一样变得自信。
4、原来我这么棒的读后感
其中有一个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故事的名字叫《盲人摸象》。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治理着一个非常强大的的.国家,但是他的大臣们总是相信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让国王始终不到正确的信息,国王很苦恼。一天,国王想到了一个办法,让盲人来摸象。结果叫人哭笑不得,因为在盲人眼里,他们摸到大象的某一个地方,就以为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结果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结果。有的说大象是大柱子,有的说大象是大扇子,还有的说大象就是一堵墙……
大臣们听后都笑得前俯后仰。这时,国王很严肃地对他们说:“看问题一定要全面的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你不注意了解真实的情况,总是靠猜测或道听途说来下结论,那么你就好比盲人,就会犯下错误。”大臣们听后个个哑口无言。从此以后,大臣们再也不敢胡乱的向国王汇报工作了,国王也把国家管理得更好了。
现在想想,生活中的我也经常犯“盲人摸象”这种可笑的的错误。作业时,我经常读题不认真,读一半就开始做,没有进行正确判断,凭自己的感觉来回答问题,经常偏离要求,总是出错,久而久之,这一不良的习惯竟成了我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我常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好好努力,搬开绊脚石,做事不浮躁,脚踏实地的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先要看清楚,看全面,不再让“盲人摸象”的事情在我的身上再发生了!
5、原来我这么棒的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我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阅读这本书,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静下心读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触颇多,书中告诉了我,优秀是一种习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5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