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四》原文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27:36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四》原文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第四首。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拓展阅读

1、《春望》译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西南)发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玄宗仓惶出逃西蜀。当时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从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对雪》和《春望》等名篇。《春望》当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的前夕。篇集中抒发了人伤悼国家残破、眷念亲人离散生死不知,“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

以“望”字贯穿始终。题“春望”,就是望春。作者面对大地回春的自然季节而触景生情,企盼恢复国家安定繁荣的局面。

首联承接题目,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人事全非。“城春”,承“山河在”,都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天。“草木深”则接“国破”而言,人民逃难离散,草木任疯长,一片荒凉。这两句都用了转折法,但上句是逆折,下句是顺折,章法显出变化。“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颔联由远望收到眼前,把全景推向特写镜头。各注本对这两句的理解有分歧。焦点在于,究竟是谁“溅泪”,谁“惊心”。一种解释是人自己对花而溅泪,闻鸟而惊心。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句中的主语是“花”,是“鸟”。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这看似不合理,实是用了移情法。花、鸟本是自然物,现在由于人的特殊心境,把自己的感受移加到它们身上,觉得它们也通人情。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这样写,比直抒自己内心如何如何,意味更浓郁,效果更强烈。如同说“天地含愁,草木同悲”那样,写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表现当时遭受战乱之苦的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不采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就难以恰切形容。

颈联又因远观、近察,从翘首望转低头思,感情也自然地从伤悼国破过渡到思念亲人。表现手法上,也就从寓情于景,转为直抒胸臆了。“连三月”指战祸延续到三月,即写本的时间。有些注本,说是“指当年的正月、二月和三月”。或说指整个春季。事实上,安史叛乱是前年的'十一月开始的,受困长安也有七八个月了。他说过:“去年潼关破,妻儿隔绝久”(《述怀》),“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对雪》)。人身陷长安,妻儿、弟妹的生死不明,才发出“家书抵万金”的慨叹。解太实,往往曲解意。

尾联堪称神来之笔。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尽管人这时才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的意境,产生共鸣。

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它表现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代人的家国之痛,而是概括了我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那就是爱祖国、爱自己的民族,把个人的命运依附于国家民族的兴衰变革之中。因而今无数有识之士曾为振兴中华、造福人民而忧而愤,直至献出一切。这正是《春望》成为千传诵的名篇,具有“沉郁顿挫”艺术魅力的根本因 !

这首以“春”为背景,以“望”为线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前句主要是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情寓景中,颔联移情于景。后句主要是写春望之情,忧国思家。颈联借物言情,尾联以人传情。此结构巧妙,各联之间注意呼应勾连,层层相因,浑然一体。歌以国忧家愁为情感底蕴,风格沉郁悲凉,而又是以景、事、人的形象传达情感意蕴,因此又有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的效果。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的一种悲伤,生于盛时期,见证了朝最繁荣的一面,而他同时又经历了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国仇家恨困扰着他。但是虽然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却无可奈何,因此表达了一种悲伤和无奈的忧愁 。

2、山坡羊·潼关怀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之作有七题九首,中尤以《潼关怀》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人吊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的感慨。

第二层(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五句点出作者遥望都长安,凭吊,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人踌蹰伤心。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地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怀(与《洛阳怀》“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怀作品、同时期他作家怀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3、经园有桃 翻译 注释译

园有桃 (寻求理解何难)

——寻求理解何

实之殽①。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② 。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

子曰何③ 。

心之忧矣,

谁知之。

谁知之,

盖亦勿思④。

实之食。

心之忧矣,

聊以行国(6)。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罔极(7)。

彼人是哉,

子曰何

心之忧矣,

谁知之。

谁知之,

盖亦勿思。

①殽(yao):吃。②歌:众人同唱的曲子。谣:一人独唱的曲子。 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④盖:何不,为什么不。⑤棘:酸栆树。(6)行国:在国内周游。(7)罔极:意思是心中没有知足的时候。

果园里面长着桃,

果实可以作佳肴。

我的心中多忧伤,

又唱歌来又诵谣。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太狂傲。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

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不去想。

果园里面有酸枣,

果实可以作吃食。

我的心中多忧伤,

国中周游且消愁。

不理解我心的人,

说我书生不知足。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忧伤谁知道。

我的忧伤谁知道,

何不丢开莫烦恼。

因不被理解而生感慨,由感慨而作歌,此表白自己的清正高洁,抒发不平和郁闷,这是书生们常有的心态和做法。

这种心态和做法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的是,世间何以难于寻求到理解?人们有时看重的仅仅就是理解,为什么就寻觅不到?

实,理解难觅也很容易埋解。人们各自从各自的立场去看问题,各自关注各自的利益,难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不用说为他人排忧消愁。“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话道出了世间人人各自为阵、各自设防的心态。我们很难说这种心态是好是坏。说它好吧,它却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淡,使人与人如同陌生的异乡人,没有温情和人情味,更没有同情和理 解。说它不好吧,它又可以避免人言可畏的麻烦和流言蜚语的软刀子,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不落入他人的陷井。

点击查看更多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四》原文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60380.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辞旧迎新新年祝福句子
  2. 《奴隶和狮子》教学设计范文
  3. 加强和规范所得税管理的措施论文
  4. 青少年教育题材电影《南平红荔》观后心得
  5. 国际贸易论文:贸易增长
  6. 青岛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7. 新年贺词古诗词
  8. 六一运动会开幕仪式发言稿
  9. 食品安全法学习心得
  10. 光棍节祝福语短信
  11. 钱学森名言28则
  12. 那一轮七夕的月亮优秀诗歌
  13. 201最新说说个性
  14. 表达思乡情的诗句集锦
  15. 重阳节的祝福短信
  16. 关于节制的经典语录
  17. 小学古诗登鹳雀楼教案
  18. 祝福妈妈的妇女节的祝福语
  19. 最新有关萝卜的宣传广告词
  20. 小年夜的祝福语
  21. 席慕蓉诗选
  22. 毕业留言寄语祝福短信
  23. 描写黑夜诡异的句子摘抄
  24. 车辆定点维修的合同模板
  25. 小学的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范文
  26. 关于英语老师在家校沟通上的发言稿
  27. 苏轼诗词《浣溪沙》
  28. 2016年5劳动节祝福语
  29. 迎接201年的励志说说
  30. 幼儿园园长新年工作计划
  31. 关于元宵节的著名诗句
  32. 送顾客的儿童节祝福语集锦
  33. 大学生暑期家教实践报告
  34. 酒桌上的结婚祝福语
  35. 高级护理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36. 洗澡真舒服睡前故事
  37. 林清玄散文《木瓜树的选择》阅读答案
  38. 唯美句子大全哲理
  39. 历史神话故事
  40. 幼儿园大班《叮当响》教案计划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