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1

《惊弓之鸟》的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省编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0课

1.能运用读*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读*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具准备:活动幻灯片一框,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纸片。

一.回顾引入,尝试运用读*号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中惊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声响,之的意思是的,惊弓之鸟连起来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

2.铺垫导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

3.朗读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应该读出更羸的气魄。

4.设疑争论:

①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

②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③讨论可以怎样改?

④讨论是否真要改?

二.引导发现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设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

2.讨论: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4

自然段。

3.演示: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4.理解: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三.引导发现之二,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大雁忙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①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边读边划。

②学生汇报。③刚才你们读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两句,齐读这两句话。

3.发现:我们把刚才学的总结一下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板书: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板书:忙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

4.训练:

①出示卡片因为..所以,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

②出示卡片那是因为,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引导发现之三,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假设: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2.设疑:看来更羸并不高明,还称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3.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汇报,(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4.再质疑:更羸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板书:判断)

5.再引导:飞得慢,叫得悲惨,这是更羸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板书:观察)

6.再质疑: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7.再引导: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业本4(1)、(2),一生上台完成板书。同时,巩固孤单、愈合的含义。

8.归纳:①这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是更羸(板书:分析)②教师加上箭头,学生讨论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处?③朗读最后一节,读出分析的语气,采用一人读一句方法。

9.朗读体会:推荐班中学生与老师对读。教师故意出错,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改成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体会更羸注意身份、谦虚、有礼。

五.引导发现之四,初步明白惊弓之鸟的喻意。

1.设疑: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谁害*这只大雁?

2.讨论:四人小组。

3.汇报:

4.总结:大雁自己吓*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拓展阅读

1、《万年牢》

第一

习目标:

①认识本8个生字。

②通过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预习任务:

1、自读文最少三遍,尽量做到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三遍正确流利。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问同解决。

3、默读,思考文讲了一件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读,思考,在书上圈点批画: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合作

小组内交流预习第5步中不理解或未完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全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文 。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文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4、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6、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达标测评:

1、多音字组词: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把 闷 削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2、结合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

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2、心理健康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气”对人的影响,获得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

2、能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图片,PPT;

2、木偶;

3、关于各种消气方法的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表情:

意图:导入主题,了解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

1、小兔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生气会让人怎么样?

3、小兔可能为了什么事生气呢?(联系生活经验)

4、看一看、听一听,小兔到底怎么了?

(二)故事讨论

意图:梳理经验,积累消除生气情绪的方法。

1、小兔生气的候做了些什么?这样做有用吗?

2、怎样才能让小兔消气呢?(与木偶互动)

3、看一看,小兔用了哪些办法消气?(幼儿分散观察图片,师巡回指导)

小结:深呼吸能使人冷静、放松;向关心自己的人说出生气的原因能得到安慰和帮助;想想别人的好,会很快忘记不高兴的事。.。小兔用了这些好办法,心里的气全消了。

(三)游戏分享

意图:迁移生活,知道要保持愉快的情绪。 跟着音乐玩游戏:如果生气你会怎么做--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候,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必须记住生气该怎样做。 希望大家快乐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四、活动反思:

幼儿初步了解了“生气”对人的影响,也知道了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会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也会调整他人情绪,知道妈妈生气了要哄妈妈开心。

3、《万年牢》

这是上前一个晚上,我写下来的,主要都是师的语言。

1、前:播放歌曲《冰糖葫芦》MTV 孩子们,欣赏了一首好听的冰糖葫芦,观看了一组丰富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点击屏幕)今天,我们要习的文就与冰糖葫芦有关,题目叫万年牢。(生说师板书)

3、我们已经预习过文了,至少读过一遍文的孩子举手,读过2遍或2遍以上的孩子举手。非常好。

张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觉得这么几个句子比较难读(出示句子)。先和你的同桌试着读一读。

谁愿意先来展示,读第一句。

第二句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了

第三句可不简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读吧。

4、预习得真好。孩子们,文中有三处写到万年牢,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默读文,把这三处写万年牢的句子划出来。

5、(生交流出示三个句子)。

都找到了吗?一起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6、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读着读着,张老师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把自己做的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

7、让我们再读父亲的话。

8、孩子们,为什么父亲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呢?请你读读文的2、3、4自然段,拿起笔圈圈画画,还可以做一些批注。(生思考,师板书:做糖葫芦)

重点研读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脑海中会跳出一个词儿?(一丝不苟,精挑细选、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父亲的一丝不苟,父亲的细致,父亲的认真?(一点儿,都要,去了,上好)

字里行间写满了父亲的认真细致,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父亲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除了选料严格外,还有什么原因?

孩子们,正是因为父亲严格的选料,精湛的手艺造就了质的糖葫芦,造就了上乘的万年牢。让我们再读父亲的话。

9、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板书:做生意)(出示第二个万年牢)读着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

你看到的或者听到过哪些走正道的生意人。

这些故事都证实了: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生读)

9、父亲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他这么说,是不是这么做的呢?默读文的五六自然段,请你静静地思考。

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在老板那儿做事,父亲依然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为了这个事,父亲和老板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写下父亲和老板间的这场争论。拿出练习纸。

孩子们,面对老板的行为,父亲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着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过上“提篮叫卖”的日子。这意味着父亲会更加辛苦,意味着没有固定的收入,可是父亲会后悔吗?

即使少赚点钱,即使更辛苦,只要顾客能吃上质的糖葫芦,父亲心里是踏实的,是快乐的,让我们再读。(第二个万年牢)

10、(第三个万年牢)这句话中的万年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板书:做人)

11、(出示三个万年牢),这个万年牢和前面2个万年牢间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父亲的认真、实在、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造就了品质上乘的万年牢,赢得生意上的万年牢。

女孩子读第一句,男孩子读第二句,第三句我们一起读。

12、父亲用做糖葫芦的经历导我做万年牢,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其实也在导我们每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让我们一起读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呀,父亲的导也使我们一生受益。

13、孩子们,选文《小珊迪》讲述了珊迪诚实守信的故事,回去认真阅读,你一定会被珊迪感动。下

4、《万年牢》

在我们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对话:“这篇(略读)文我用了两个才上完。你呢?”“一个。略读文嘛,生读读说说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将略读文的等同于精讲,后者则是将略读文忽略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关于略读文的,《用书》有明确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文的,一般是“粗知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二是方法上,师要更加放手,要让生运用在精读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文的,目的一是要我们训练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文大意”;目的二是让我们培养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这样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万年牢》的

看了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文,感知内容

1、读通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a)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⑴ 为什么叫万年牢?

⑵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⑶ 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⑴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⑵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间有什么联系?启发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自然地把生带到本单元的习主题中;结束,又引导生对整组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点击查看更多《惊弓之鸟》的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1324.html

热门阅读

  1. 给幼儿园小朋友的儿童节祝福语
  2. 经典网络语录
  3. 201快乐元宵节的短信祝福语
  4. 微博简单好听的英文签名
  5. 201年关于无烟日的祝福语
  6. 秋季另川小学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的发言稿
  7. 人生如月的励志美文
  8. 古诗四首教案
  9. 《猪仔头温暖之旅》小学生读后感
  10. 努力学习发言稿800字
  11. 读寓言有感
  12. 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13.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文
  14. 拄着拐杖跳舞美文
  15.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04 23:56:23
本页面最近被 7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