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相思的诗词
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
望夫石(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竹枝词(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见欢(五代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凤求凰·琴歌佚名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拓展阅读
1、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
清江引·立春
贯云石 〔元代〕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译文
妇女头上的金钗摇动春燕斜戴着,树梢生出了嫩叶。水塘因春天来了开始泛起了波浪,气温因春天来了也开始回升。春天开垦土地用来耕作的牛儿也开始耕作了,春天到来了。
注释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
金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燕:旧俗,立春日妇女皆剪彩纸为燕,并金钗戴于头上,盛装出游。
木杪(miǎo):树梢。
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
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以劝农耕,谓“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赏析
这是一支咏春的小令。描写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欣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写了春燕、春树、春水、气候和民俗。这些都是有着春天典型特点的五种事物。
第一句写人们游春时的装束。虽然他只写了妇女的头饰,但就从这一点是很难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游春时对装束的讲究。“春燕”是古代妇女立春这一天必戴的头饰。据《岁时广记》卷八引《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轻寒未放金缕衣。’又欧阳永叔云:‘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妇女头上的金钗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钗”。也有用金银纸或绢帛剪成燕形戴在发上称为“幡胜”,也可互相赠送,这种风俗唐宋时就已有了。燕属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这句虽然是写妇女的头饰,但作者用了“影摇”和“斜”两个词形容妇女们轻盈、摇曳的步态,“斜”字让春燕真的要随着春风飞起来了。这两个词让这句顿生生机活了起来。
第二句描写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叶”写草木的欣欣向荣。古人有“春到草木知”的名句,树梢上长出了嫩叶,这一笔写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写春水,春天来了,春风吹化了冰雪,让湖面荡起碧波。中唐时期白居易曾有《忆江南》词,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红日和碧绿如蓝的湖水形容春天。贯云石也用了同样的构思描写春天,先写了湖水马上就写日出。第四句写了和熙日光温暖宜人。“火候春初热”是形容气候渐暖了,火候指气温。最后一句写了古代迎春的仪式。
这首小令以游春的风俗始,又以打春的风俗止,首尾呼应,写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不仅如此,令中还包含着有趣的文字游戏,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记载:“贯酸斋尝赴所亲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斋即题.....满座绝倒。”不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严,三四句对仗。如此严格,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他对汉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这是值得中华文学史上书写一笔的。
2、歌颂立春景色的古代诗词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宋代〕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译文
剪一朵红花,载着春意。精美的花和叶,带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头上。斜阳迟迟落暮,好像要留下最后的时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彻夜不眠,在笑语欢声中,共迎新春佳节。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暂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桔切开。那温柔的芳香朦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梦境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镜,使人留连忘返,我又迷失了路径,不知处所。可怜吴地白霜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发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注释
花信:花信风的简称,犹言花期。
钗股:花上的枝杈。
残日:指除岁。
侵晓:指天亮。
新年莺语:杜甫诗:“莺入新年语。”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俎:砧板。
玉纤擘黄柑:玉纤,妇女手指;擘黄柑,剖分水果。擘(bāi):分开,同“掰”。
幽素:幽美纯洁的心地。
镜中路:湖水如镜。
吴霜:指白发。李贺《还自会吟》:“吴霜点归发。”
简评
这是节日感怀、畅抒旅情之作。时值除夜,又是立春,一年将尽,新春已至,而客里逢春,未免愁寂,因写此词。上片写除夕之夜“守岁”的欢乐。下片写对情人的思念,追忆旧日和情人共聚,抒写旧事如梦的怅恨。“归梦”以写相思,“湖边”乃词人与情侣幽约之地,梦归湖边,一片湖光如镜,幻境恍惚,没有寻到情侣,反而迷失了离魂的归路,传达出词人一片失落的怅惘。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鲜明,笔致婉曲,深情感人。
3、代表相思的诗句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秋风词
唐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3、折桂令 春情
元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4、新添声杨柳词
唐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5、凤求凰
汉 司马相如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明 俞彦
折花枝,恨花枝,
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4、代表相思的诗句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空馆忽相思,微钟坐来歇。
别后相逢唯有梦,梦回时、展转思量。不如早睡,今宵魂梦,先到伊行。
1、高山流水,为你埋下相思,伴你相醉流年。情花一世,种下一份痴狂,换取来生的姻缘。
2、爱你成痛,相思成愁,离别最苦。终于,爱如绫网,恨无处泄。终于,心有千千结,结结为情伤。
3、情到天涯彼岸,爱却人生路漫,情来却很简单,爱守一生很难,动情一瞬间,爱你一辈子,情天情海情要真,情深情长情要恒,相思牵挂情未了,一生一世爱多少,一生有爱情若梦,有缘情就在其中,相聚别离,人生无恨。
4、携着月色一个人舞翩翩,轻染如烟往事,提笔是念,落笔亦是情,梳理旧年的点点滴滴,怀念着那一山一水,相思字里行间。
5、烟柳如画,花影重叠,一窗相思依着春风漫卷,婉约着一泓浓情,馨香了一程浪漫,将一季的光阴盛放安暖,静等那枝光阴里的花轻敲窗纱入梦,去绵延这季的深情;
6、浅唱红尘,谁惹相思独怜?天涯陌路、陌路天涯。咫尺相隔的是心,天涯相隔的亦是心。红尘陌路,陌路红尘。谁依旧愿意守候住那份只若初见的暖。
7、相思谁与诉?明月?清风?还是那一帘幽梦?爱,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那份刻骨铭心。红尘无悔,相思独怜。
8、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距离却背身思念。
9、一场红尘恋,一份一生念,隔岸相思,隐逸了多少楼台旧梦?在水一方,愿着一身荷香,乘一叶兰舟,划过秦时明月,穿过唐风宋韵,寻你在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
10、今生缘见,滚滚红尘,谁人可依? 所谓伊人,却在他人怀抱,伊人不知我已泪流千行! 凭窗独倚,月洒憔颜,自顾盼,独悲伤!情丝难剪,相思难断,**思,夜夜盼!
11、今世思愁断难绝,红尘抖落相思泪。莫回首,痴情一片伊人不知。思情到终苦断肠,相思夜夜冷如霜。
12、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却不悔相思。一见钟情是我对你,一见不钟情是你对我。
13、月亮寄托我对你的'爱,春花秋月何时了,唯有相思不曾闲。不如找一根带子,把这些相思串了,留在冬天烤火时,品酒。
14、一曲相思,寄于明月,秋风吹过,散做满地的黄花。故园梦中,伊人何处?流光容易把人抛,老了秋风,换了容颜。
15、谁在红尘的深处,浅唱低呤。唱一曲莫失莫忘,唱一曲今生无悔。一缕殇,惊了谁的梦?何处安放的相思,化成了柔情的文字,在为谁浅唱低呤。
16、谁是谁堪不透的禅?谁又是谁猜不透的红尘?浮屠塔断了几层,流浪的心,又该在何处安放?谁眼角还残留着昨日的泪痕?梦魇的深处,谁又将相思轻放,浅唱低呤,惹得相思断肠。谁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6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