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作文
快乐,什么是快乐
有的人,家财万贯
却未见有说有笑
有的人,家贫如洗
却总是笑口常开
其实,快乐很简单
它一直藏在我们的心里
近段时间,*台在播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纪录片,我挺喜欢看的,看着他们那至纯至朴的笑脸,我时常隔着电视和他们一起笑。他们生活在穷村僻壤,他们穿着朴素,甚至破旧寒酸,但是他们都有着崇高的品质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
至纯
今天是师德培训的第二天,校领导组织我们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此次观看两个记录片,一个讲述江西教师蒋国珍的故事,另一个记录藏族教师宋玉刚的故事。
也许是好久没有被感动了,原本有些吵闹的会场,渐渐地,变得鸦雀无声。我偷偷地环顾四周,大家都看得很认真。我也定下神,盯着屏幕看,里面放的是蒋国珍老师的故事,蒋老师今年82岁高龄,身体瘦小,衣着质朴。但是真看不出他有这么大岁数。他每天起早摸黑,种庄稼,捡破烂,不知疲倦。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则会猜想老人生活困难,需要挣钱养活自己。而他每月却有36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他是村里最富的人,却过着最穷的生活,每天给自己的开支就是一块钱,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红薯。难怪村里的人说他神经病,让所有的人无法理解。
虽然我也疑惑不解,但是我相信蒋老师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看着看着,我们才知道,蒋老师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那些贫困学子,有的几千,有的一万,多则几万。有人帮他计算了一下,大概有20多万,他连种庄稼捡破烂挣来的钱也捐了出去。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轻描淡写说到自己孤身一人,无儿无女,无牵挂,只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没钱而辍学。当老人说到“孩子“学生”时,眼里总泛着光芒,他爱学生,爱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会倾囊相助。在我们看来老人过得很艰苦,但是他很知足,他的脸上总挂着幸福的微笑。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富有,没有贫苦,只有学生。
是啊,人生本来无,何来有,只要心中装着一个至纯至美的愿望,那就会变得很幸福。
奉献
蒋老师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后来因病退休,心中仍想着学生,为学生捐款助学,为学生买奖品送鼓励。他说人生来就是要奉献,他不在乎自己吃什么,穿什么,节省下一分一厘,为学生们送去一份份希望。记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只有献身社会,人生才能显示意义。也许那些伟大的人都是这么想着,才能在困难面前一无反顾,勇往直前,才能在私利面前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在掌声鲜花面前全身而退,潜心钻研。再看“汉族爸爸”宋玉刚,他因为一次意外的帮助,对结下了浓浓的藏族情结。他发誓要让更多藏族同胞识字,不吃文字亏。这么想,也这么做。他选择了西藏,虽然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时不时地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也时常想念远在他乡的年迈的父母,但是他想到了藏族人民需要他,他要留下来帮助他们。后来,他发现藏族的孩子听不懂他的话,他走进藏族家庭,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藏族语言,很快他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没有语言的障碍,交流起来就方便了。当他了解到这里的父母根本不重视教育,当孩子小学毕业了,家长们总希望孩子结束学业,回家帮忙干活。宋老师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虽然自己的孩子正生病,发着高烧,但是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中呼唤着他,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顺利地送进中学,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带女儿去看病。
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藏族孩子们的喜欢,难怪孩子们都称他为“汉族爸爸”。
不管是蒋国珍老师,还是宋玉刚老师,他们心中都装着学生,想着别人,他们都有一颗崇高的心,他们都有为人类做贡献的大愿望。为了学生,他们不怕累不觉苦,为了学生,他们可以放弃优越的生活,为了学生,他们可以牺牲自己。几十年的艰苦付出,不是为了被谁称赞,不是为了取得荣誉,更不是为了获得报酬,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默默地离开。此时我想说“无声胜有声”,无声的伟大比有声的伟大更令人敬佩。正如记者说的,他们的境界不是人人可达,但是当我们迷失在繁华喧闹中,不妨抬头看看那一片蓝天。
快乐
现在知道快乐是什么
那就是我们心灵中一泓清泉
对别人
一次真诚的帮助
一份温暖的问候
甚至
一个爱的眼神......
我想快乐无大事
也无小事
多一份奉献
多一份开心
真正的快乐
那是一个美丽的境界
拓展阅读
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11月7日晚上,我和姐姐一起观看了*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的《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主持人白岩松叔叔和欧阳夏丹阿姨他们,为我们讲述了十位孝心少年的故事。这十位孝心少年分别是来自甘肃的李依桐、李易轩姐弟、来自山东的王荠悦、来自河南的王帅康、来自湖北的刘倩、来自湖南的杨沛锦、来自西藏的次旦拉姆、来自浙江的徐煜岑、来自四川的蒲晓燕、来自陕西的冯莫林、来自广西的蓝晓萍、蓝芸萍姐妹。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一个个让我感动,但我记忆最深的是我的老乡王帅康。
王帅康今年11岁,是我们武陟县大虹桥乡的。他非常可怜,20xx年,他的爸爸去世了,妈妈也离开了家。他就过着不幸的生活?为了挣钱养家,70多岁的爷爷去外边打工了,他也开始捡垃圾。他用自己捡瓶子的钱给奶奶买零食,可自己却舍不得吃。他还去地里帮爷爷拔草,可草上的刺却不停地渣他的手,可他去一声也不吭。
看看王帅康,再看看我,我感到非常惭愧王帅康的环境那么不好还没有怨言,刻苦学习,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可我呢?吃着妈妈亲手做的饭菜,穿着妈妈买的漂亮衣服,无忧无虑的读书,多幸福啊?!可我还和妈妈顶嘴,要零花钱,挑食,多么不应该啊!
哎!和这几位孝心少年相比,我真是脸红啊?!
看了颁奖典礼之后,我下决心:孝敬父母,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去帮她们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说,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我要送上一杯热水,一声问候;爸爸妈妈心情不好时,我要给他们讲一个笑话;爸爸妈妈过生日,我要悄悄地写一封感恩信……
同学们,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终身难报,就让我们用生活中的小事去回报她们吧!
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孝,是我们每一位子女应尽的责任,这孝字啊,写地是好,老在上,子在下。今天看到了这《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之后,让我懂得了“孝”。这一个个人不但有着一颗充满孝的心,而且个个都懂的曾样孝顺爸爸妈妈。孝,分很多,孝父母,孝长辈,孝兄的姐妹等。
黄凤,一个出生在穷人家的孩子,她的爸爸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幸从楼上摔了下来,全身瘫痪。就这样,当时一个仅仅只有六岁的她就担负起了家里一切的家务。因为她想只好爸爸的病,所以就叫焊电工焊了一个担架,把爸爸背到担架上,打算推他到上海去求医,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来帮他们父女俩……到了上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个院长看到他们那么可怜,就免了他们所有的医药费。最后,黄凤的爸爸渐渐的好了起来,可都是因为黄凤的爱心啊!你们知道吗?她推着爸爸来到上海,整整十年……
赵文龙,一个长得胖胖的小男孩,很不幸,他父母离异,妈妈又患上了尿毒症,他不得不开始一个人炒饭炒菜给妈妈吃。因为家里穷,所以赵文龙每天上学都带一个小袋子,在附近垃圾桶里找些塑料瓶换点钱,赵文龙一天买的塑料瓶就是自己一天的伙食费。他是一个很爱吃西瓜的小男孩,因为每当他一吃,妈妈就会忍不住过来吃,为了妈妈的健康着想,在妈妈面前就再也没提过西瓜这两字。
路玉婷,上高中的一个大姐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自己的妈妈也患上了尿毒症。为了更好的照顾妈妈,路玉婷写过一千多字的退学书给校长。她妈妈原来是一个跑票员,应为身子不好,跑票的任务就交给了路玉婷。每天下课铃声一响,这个忙碌的身影就出发了,她准备了一辆自行车,背着一个小挎包,开始奔波……因为快要中考了,所以路玉婷每天会带一本书,用其余时间看书。每天回来就给妈妈*捶腿。
这三个人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一对深情的姐弟,他们相互关爱,姐姐从头到尾见到记者就是说:“我要牵着弟弟一辈子!”有着母亲亲手绣的“东升旭日”的嫁妆的徐沁烨,可到了最后,她只能在一针一线中找寻回妈妈的爱。一个乐观、爱笑的邵帅,为了妈妈的性命,不惜一切把自己的骨髓捐了出去……
看着这一个个身影,我觉得这些人的年龄虽然比我大不了多少,甚至比我更小,你们说,他们的精神多么可贵啊!
可我们呢?没有一点体谅父母,父母做的再多,也换不回来什么。我们现在应该还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吧!父母做错了些什么,我们就要责怪,哪怕是一点东西没买到就发牢**,一点都比不上他们。
我现在开始为妈妈干点家务活,可我相信,这样干,也许换不回来妈妈给我们的关爱吧。
3、《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周五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观看了*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寻找最美孝心、爱心少年》的节目。哥哥姐姐们的事迹让我感动了一次又一次。让我最最感动的是一位来自成都的路玉婷姐姐。
最美孝心少年路玉婷姐姐被大家称为成都“奔跑女孩”,在成都大街上总能看到一头利落短发的她在街上飞奔、行色匆匆的身影。玉婷姐姐的妈妈原来是一名送票员,靠每天给客户送机票,供养着女儿和已经80多岁的母亲。后来妈妈患上尿毒症,看病花光了家里原本不多的积蓄。为了维持家用,玉婷姐姐开始一边上学,一边替妈妈送机票赚钱。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这些,有一些同学和爱心人士说要资助她,但她都婉言拒绝,她说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不需要接受。然而就在上个月妈妈却离开了玉婷姐姐。虽然妈妈的去世给了玉婷姐姐很大的打击,但她却始终坚强地面对生活,笑对生活。
和玉婷姐姐相比,我简直太幸福了。我要好好珍惜,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尽我的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