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原文及译文评析

发布时间: 2025-09-05 15:25:25

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原文及译文评析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

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

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

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

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

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

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

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

依,自不待言。

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

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

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拓展阅读

1、《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诛求尽, 恸哭秋何处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象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象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罢,在秋天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 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像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像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2、字子美京兆人的

,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迨审言以章显迨:等到

B.先鸣数子 先:首先

C.罪细不宜免大臣细:小

D.适耒阳 适:去、往

领先、超过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乎 其正色邪

B.则臣之述作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俗人言

C 介词,因为。A.语气副词 ,难道; 连词, 是……(还是……)。B.助词,的;代词,这。D.介词, 替、给 ;介词 对、向

12.下列对有关内容分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是“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13.把中画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所在寇夺,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自往省视。(3分)

(2)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3分)

(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阴阳历算。(《张衡传》)(2分)

(4)武曰:“事如此,此必我。见犯乃死,负国。”(《苏武传》)(2分)

①当时所在地地方叛军到处抢掠,把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以至于饿*,于是朝廷允许自行前往探望。

②于是客居在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

(3)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4)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字子美,京兆府人。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献上赋颂三篇。提拔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恕、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审言时,以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逃到凤翔。

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的罪。宰相张镐说:“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于是朝廷允许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恰逢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去投奔他,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武因为自家与是世代交谊,就对十分优待,亲自来到家中。

崔旰等人内乱时,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去耒阳。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亲自划船迎接他,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3、《薛处士序·〔唐〕牧》 注释 赏

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在山也,且非顽如木石也;在市也,亦非愚如市人也。盖有大知不得大用,故羞耻不出,宁反与市人、木石为伍也。国有大知之人不能大用,是国病也。故处士之名,自负也,谤国也,非大君子,其孰能当之!

薛君之处士,盖自负也。果能窥窃尧舜孔子之道,使指制有方,弛张不穷,则上之命一日来子之庐,子之身一日立上之朝,使我辈居则来问学,仕则来问政,千辩万索,滔滔而得。若如此则善;苟未至是而遽名曰处士,虽吾子自负,其不为骄欤?某敢用此以赠行。

〔注释〕唐宋以后别的章称“序”。 指制有方:善于指挥控制,即善于治理。 张:拉开弓弦。弛:让弓弦恢复来的状态。《礼记·杂记》:“张而不弛,、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武之道也。”弛张不穷:当宽能宽,当,能宽,应付裕如。喻治民有术。 千辩万索:反复辨探索(事理)。 滔滔而得:得到滔滔不绝的回答。 敢:不敢,冒昧。

春秋战国是处士横议的时代,曾议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处士的遗传基因不得不添加一个谨言慎行的密码。秦汉以降,特别是隋唐以后,由于*的意识形态逐渐浓缩,横议的处士也就逐渐转变为以清高自许的处士。所谓清高,其实也就是想跟皇帝保持一定的距离,躲到皇帝视野的最外一圈。而皇帝又往往爱搞旌贤举善这一套,用征聘把躲在远处的高人逸士拉过来,以示贤。头尖眼亮的人发现,当处士往往能轻取*厚禄,于是以清高相标榜的归隐之途,竟一变而成直通*的便捷之道。著名的“终南捷径”这个典故,就是唐朝人提供的。本来处士的大旗下,招纳的是没有*或不愿*的士人,如今聚在这里的,竟多半是削尖脑袋钻营的人物,这真是滑稽透了。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牧,虽然只可能做个诗人,但却十分自负。他曾注过《孙子兵法》,自认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甚至在《赤壁》诗中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周瑜的胜利是侥幸得来的,要说军事才能,恐怕还未必赶得上他诗人呢。这样自负,再加上性情刚直,自然不会为时人所容。偏生他又不主张退隐,不肯从*里退出来。在《郡斋独酌》诗中他曾说:“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这样一个连正经处士都不愿当的人,偏生又有个处士朋友。且不说这个朋友究竟是真处士还是假处士,反正处士之名已经向投机的方向倾斜,这毕竟会在牧的心中留下阴影。这就决定了这篇章的基调。所以牧在《上知己章启》中说:“处士之名,即古之巢、由、伊、吕辈;近者往往自名之,故作《薛处士序》。”既然牧认为,只有古代的巢父、许由、伊尹、吕尚这样的人才够得上处士的称号,后世的所谓处士都不过是自封自诩,自吹自擂,自然也就不可能从清高的角度来称许薛处士。这就决定了这篇章只能是带讽刺味的。但是,薛某人毕竟是牧的朋友,写一篇别朋友的章而**地讽刺挖苦,显然也太不厚道了。这又决定了这篇章还要写得委婉含蓄,不带火气。这一点,作者掌握得真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章的前一部分从处士这个称谓的本义说起,点明处士是“有大知(智)不得大用”的人。这样贤能的人得不到用,是朝廷的错误(国病),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朝廷的指斥(谤国)。因此,除了才智超人的大君子,不是随便什么士人,只要没做上官就可以自称为处士的。这样的大君子,尽管在山与木石为朋,在市与市民为伍,看似痴顽笨拙,但只要有一席用武之地,立刻就能干出来一番大事业。作者巧妙地先立下这样一个几乎是高不可的标准,然后逼着薛处士站到跟前去比高低。

而薛某人自称处士,当然是自负才智超人。你要真能窥探到尧舜孔子治国安邦的学说,那么,皇上征聘的诏书一旦到你家,你一旦置身皇上的朝堂之上,我们自然就可以来请教学问和*方面的问题。真能这样,自然好得很;如果没这种能耐而以处士自居,那岂不是狂妄么?这一番话既像推崇,又像讥讽,把对方推到了崇高与滑稽的交界线上。作者的态度很明确:薛某人算不上大君子,够不上处士的资格。但他不直说,而用寓谐于庄的手法,用虚拟语气表示希望薛某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是这样,那太好了!可如果不是呢?那你就自己想去吧!那些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而偏生要以怀才不遇的处士自命的人,读这篇章的时候,大概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赠序多为推、赞许或勉励之辞,但在牧笔下却暗含讥讽,实在非常巧妙:明明是风凉话,却偏要说得一本正经;明明是把对方置于自己的水平视线以下,却偏要仰着头摆出跟巨人说话的架势。这就使对方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好直着脖子硬把这些噎人的话咽下去。

4、《蜀相》 注释 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概就在上元元年(760)暮春搬到浣花溪草堂前后,一天得暇,曾去成都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

武侯祠现存,在成都市南郊。西晋末年为纪念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而建。初与蜀先主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现存殿宇系清代康熙年间建。当时老所见,并在这诗中所咏的古柏,今犹翳翳森森。青瓦红墙,殿宇宏伟。祠内有“三绝碑”,由中唐宰相裴度撰,著名书法家柳绰(柳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皆绝妙,故名。诸葛亮殿内外匾对甚多,最著名的是清代赵藩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正殿诸葛亮像前有铜鼓三面,称诸葛鼓,铸于元六世纪以前,老来游时当见到此物。殿西侧为先主惠陵。这诗发端以自问自答,点明祠堂所在和初次寻访的心情,以未到即望见古柏森森的最先印象,崇敬之感,油然而生。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简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锦官城附近一带有锦江流过,称锦里。传说古人织锦濯于此江中,较他水鲜明,故名。诗中多以“锦官城”、“锦城”、“锦里”称成都。颔联是说阶草自绿、莺歌空好都无心欣赏,因为他此来是为了缅怀蜀相功业,心中感触正多,无闲情逸致呢。从而引出后面的话来:刘备(先主)三顾茅庐,诸葛亮帮他决定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的天下大计,辅佐他开基创业,后来又扶助刘禅(后主)美守成。诸葛亮为两朝开(基)(美)效忠,真是费尽了一片心血。他曾在《后出师表》中表示:“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后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与司马懿对抗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病死军中。每当想到他决心匡复汉室、统一中国的大志终于未能实现,后世的英雄们都不免要热泪沾襟、不胜感慨啊!老对诸葛亮很敬佩,也很羡慕他有幸得遇先主:“孔明有知音”(《遣兴》)。诸葛亮建立了两朝开的大功业,可是对于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老尚且如此深表惋惜,那末,对于自己*怀大志,身当乱世,却无补于国,无于时,又将作何感想呢?诗人这一掬同情之泪是为孔明洒,更是为自己洒。当然,这沉痛的诗句也道出了千古英雄壮志未酬、抱恨终天的孤忿,具有强烈的艺术*力。《宋史·宗泽传》载:“泽请上(指宋高宗)还京二十余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诸将入问疾,泽曰:‘吾以二帝(徽宗、钦宗)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涕泣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感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家事,但呼过河者三而薨。”这不仅能见诗歌*力的强烈,也可反过来帮助体会诗人孤忿的深沉。老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成都,尤其是修盖了草堂,暂得安居以后,心境的确是比较好的,诗中也不时流露出闲适情调来,但是他内心深处仍然是极其痛苦的。《蜀相》是诗人来成都后第一首心情沉的作品,这种情绪,犹如一股泉脉,在这一时期那些貌似和平宁静的篇章中时有涌现,这提醒我们在研究作家作品时,既要看到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要看到它的主流。尽管老一再表白他想找个桃花源避世,莫说世上并无桃花源,就是真的找到了,他也当不了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身世两相弃的避秦人啊!

点击查看更多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原文及译文评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61871.html

热门阅读

  1. 小学语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2. 小镇幽梦随笔
  3. 送给莘莘学子考试的经典祝福语
  4. 古人关于秋天的诗句
  5. 最新周末祝福短信2016
  6. 小学少先队暑假体验计划
  7. 带水的诗句
  8. 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
  9. 最新工厂实习的自我鉴定范文
  10. 汉语拼音优秀教案
  11. 精选班长自荐书范文
  12. 2015一年级家的味道的征文
  13. 梯子意识美文摘抄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15.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16. 叶子提前坠落诗歌欣赏
  17. 人生的名人名言欣赏
  18. 陇西行王维的诗词及赏析
  19.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作文350字
  20. 学法、懂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小学教师法制演讲稿范文
  21. 2018英语专业的自荐信范文
  22.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23. 微电影剧本《我们的爱情》
  24. 描写朋友分别的诗句
  25. 描写关于冬天的句子大全
  26. 2016孝道感悟心得
  27. 中秋佳节的作文
  28. 2015年五年级寒假作文汇总
  29. 2016年感恩节短信祝福语
  30.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31. 2018年科技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32. 小年经典祝福语有哪些
  33. 201年企业鸡年元旦简短祝福语
  34. 结婚纪念日祝福语汇总
  35. 五四青年节座谈会发言稿
  36. 员工执行力培训心得体会
  37. 《大禹治水》的教案范文
  38. 2015七夕节情人节表白句子
  39. 《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40. 黄山怪石导游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