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口号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09:12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口号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1985年:乡村贫困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1987年:小农

1988年:乡村青年

1990年:为未来备粮

1991年:生命之树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1994年:生命之水

1995年:人皆有食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2003年:战胜饥饿国际联盟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2005年: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2006年: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

2007年:每个人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

2008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拓展阅读

1、痴呆标语

9月21痴呆。“痴呆”是国际老痴呆协会1994在英国爱丁堡第十次会议上确定的。每在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这个宣传活动,宣传有许多患者、照料者、家属及科学家、临床医生参加,其目的是要对广大的群众宣传、普及对老痴呆病预防的知识,使全社会都懂得老痴呆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痴呆”每都确定一个宣传,现场有大量的科普资料和摄影、录音及咨询活动。

20019月21,我国首次举办“性痴呆病宣传”。纪念是:诊断痴呆:有效帮助的第一步。早发现,早诊断,早*是关键。

2002为:“衰老还是疾病,正确认识老痴呆。”

2003为:“携手互助,直面老性痴呆。”

2004为:“关注痴呆,刻不容缓”。

2005为:“行动改变未来”。

2006为:“关爱健康、防治痴呆”。

2007为:“正确认识老痴呆症”,“关爱老人、防治痴呆病”。

2008为:“医患互助,默契配合”。

2009为:“诊断痴呆,早行动早受益”。

2、2015气象

简介

气象(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是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时间在每的3月23气象组织为了纪念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19503月23)而设立的。每的“气象”都确定一个,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的3月23是“气象”,由气象组织于19606月确定。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气象研究与合作,更好地把气象观测结果应用于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1878国际气象组织在维也纳成立,该组织19479月召开气象局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气象组织公约》,公约于19503月23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由此改名为气象组织,并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19606月,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起将公约生效,即3月23定为“气象”。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以多种方式举行庆祝活动,宣传气象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每气象都选定一个召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要科研项目以及各国普遍关注的问。开展气象活动的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为纪念气象组织的成立,每的3月23被定为“气象(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即19513月23,改组为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3月23定为性纪念,要求各成员国每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气象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中国是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2月1,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学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气象——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这一的确立还与20073月1启动的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活动密切相关。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至1883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2]

1947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45国气象局长会议,决定成立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并通过了气象组织公约。公约规定,当第30份批准书提交后的第30天,即为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之

19502月21,伊拉克*提交了第30份批准书,3月23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气象组织正式诞生。为纪念这一特殊的子,19606月,气象组织执委会第20届会议决定,把3月23定为“气象”,

并从1961开始,每的这一天,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由WMO选定的进行纪念和庆祝。

开展“气象”活动的目的,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气象组织是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内瓦。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气象组织的要任务包括:促进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纪60代以来,气象组织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气候计划等。

1971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气象组织。

全球气候变暖使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全球综合观测,人类可获得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虽然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及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1962 气象对农业和生产的贡献

1963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 国际气象合作

1967 天气和水

1969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 国际气象合作100

1976 天气与

1977 天气与水

1978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80 人与气候变迁

1982 空间气象观测

1984 气象增加生产

1985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 地球大气

1992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 天气与城市水问

1998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 气象服务五十

2001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2009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 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

2011 人与气候

2011 人与气候

2012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 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 天气和气候:青人的参与

2015 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

3、中国旅游及宣传

1993中国旅游宣传“ 山水风光游”,宣传为“锦绣河山遍中华,名山圣水任君游” 1994中国旅游宣传“文物古迹游”,宣传为“五千的风采,伴你中国之旅”;“游东方文物的圣殿:中国”

1999中国旅游宣传 “生态环境游”,宣传为“返璞归真,怡然自得”

2001中国旅游宣传“体育健身游 ”,宣传为中国--新纪、新感受”和“跨入崭新纪,畅游神州大地”等

2002中国旅游宣传 “民间艺术游”,宣传为“民间艺术,华夏瑰宝”;“体验民间艺术,丰富旅游生活”等

2003中国旅游宣传 “烹饪王国游”,宣传为 “游中华胜境,品尝天堂美”等(很悲剧这“非典”了)

2004中国旅游宣传 “百姓生活游”,宣传为“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体验百姓生活、民风民俗”等

2007中国旅游宣传“和谐城乡游”,宣传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 2008中国旅游宣传“2008中国奥运旅游”,宣传为“北京奥运、相约中国”。 2009中国旅游宣传 “中国生态旅游”,宣传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2010中国旅游宣传“中国博旅游”,宣传为“相约博,精彩中国”。

经国务院批准 批准,自2011起,《徐霞客游记》开篇——5月19被正式断定为“中国旅游”。

4、德兰海战史故事

德兰海战亦称斯卡格拉克海战,是第一次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海军史上战列舰大编队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它结束了以战列舰为力舰的海战史。

第一次大战中,德国人最初把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传统军事实力的陆军身上,海军则仅以小兵力开展海上游击战。但是,通过一的作战,形势并未好转,凡尔登战役后,德国陆军陷入持久作战的困境,德国企图在陆上结束战争的梦想破灭了。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改变初衷,把战略重心转到海上。

为使不占优势的德国海军和强敌英国海军抗衡,德国公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舍尔想出了一个富有进攻性的大胆计划:首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海岸,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集中大洋舰队力聚歼,继而在决战中击败英国力舰队。计划确定后,德国派出战列巡洋舰、潜艇和“齐柏林”飞艇,多次袭击英国东海岸。

19165月31凌晨,希佩尔海军中将按计划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诱饵舰队”驶出威廉港。舍尔则亲率大洋舰队力,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重兵集团,隐蔽在佯动舰队之后50海里处,准备聚歼上钩之敌。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英国海军动向。

然而,舍尔没有想到,他的作战计划早就被英国方面知晓了。19148月,俄国潜水员在德国“马格德堡”军舰残骸里,意外发现了一份德国海军的密码本和旗语手册,并将其提供给英国海军统帅部,使英国海军轻而易举地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

英国海军力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上将根据掌握的德国海军情报,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方案,将计就计,决定由海军中将贝蒂率领4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和27艘驱逐舰作为前卫舰队,先追击来袭的希佩尔舰队,等舍尔率领的力前出围歼时,佯败诱敌。杰利科亲率由24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20艘巡洋舰和50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力,随后跟进,对德国大洋舰队形成合围后聚歼该敌。

5月31下午2时许,双方前卫舰队都驶到德兰西北部的海面上,14时20分,一艘丹麦籍货轮“弗约尔”经过德兰半岛以南海面时拉响了汽笛。英巡洋舰“加拉蒂”和德轻巡洋舰“埃尔平”都前往查看,不久便相互认了出来,于是立即向各自舰队司令官发出:“发现敌舰!”的信。希佩尔按计划转向东南,向大洋舰队的力狂奔。贝蒂一见希佩尔要溜,便驱舰猛追,致使威力大速度慢的4艘战列舰掉队10多海里,犯了被英国史学家们称为的“致命的错误”,使英国舰队蒙受巨大损失。由于德舰采用了先进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系统,火力占优,双方兵力对比又变为6∶5,英舰队已无优势可言。

15时48分,双方在20公里距离上开始对射,16时5分,英战列巡洋舰“不屈”被击沉。在这紧要关头,掉队的4艘战列舰赶到,希佩尔镇定自如,命令集中火力猛轰英战列巡洋舰“玛丽皇后”,使该舰连中数弹,爆炸后一折两段,迅速沉没,全舰 1275人仅有9人生还。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英舰二沉一伤,损失惨重,贝蒂令整个前卫舰队北撤,希佩尔见状急令全舰队追击。在近3小时的追击战中,双方均无建树。18时许,英前卫舰队与力舰队会合,希佩尔也追了上来,双方在落余辉的映照下展开了激战。

18时20分,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18时33分,1.7万吨的英国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又被德舰击中,当即炸成两段。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加之英舰逐渐抢占了有利的攻击阵位,作战形势马上发生了有利于英军的转化,德舰接连受到打击,几经冲杀也无法逃脱英国舰队猛烈炮火的轰击,当最后一批舰只从乱军中冲杀出来时,屡建战功的“吕措夫”已千疮百孔,被迫弃舰沉没。英军虽然连连得手,因怕碰上德军后撤时布下的水雷,而停止追击。20时,一场混战在夜幕中暂停了,双方指挥员开始酝酿新的较量。

5、中考满分作文精选:这里有属于我的

何必留恋与他人的,自己创造的,会更美!--

曾几何时,天真的我们都沉醉于他人的欢乐中,却不知发自内心深处的欢乐会是如此刻骨铭心。

曾几何时,懵懂的我们都留恋于他人的前,却不懂那些自己用黑白的米线勾勒出的空间会是一道亮丽的线。

以前的我们很天真,以前的我们很懵懂。以前的我们总是站在他人五彩斑斓的前慨叹别人所拥有;以前的我们总是站在他人的欢乐前羡慕别人的快乐。然而,我们总是在不可避免的长大。无数次的成长告诉我们:活在他人的里,自己便会永远停滞不前。子总是接踵而至,太阳每天都会跃出海平面,阳光总会不厌其烦的穿透无法模拟的空间,一切不会因我们而有所改变。经了无数次的成长的我们明白:自己创造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哪怕微小的像一粒尘埃,它也会是最没的!

因此,用双手搭起一片蓝天,单调的黑白勾勒出的也会别有韵味。何必追求红红绿绿的华美,清新唯美的线条也是我的一片。何必留恋于他人的,自己创造的最美。用白色描绘出海平面,用黑色勾勒出天空的轮廓,用黑白交错圆阳光的梦想,为自己插上一双翅膀去飞翔。

当太阳跃出海平面,阳光穿透无法模拟的空间来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便有了我走过的痕迹,便留下了我成长过的足迹--一个黑白的小空间。单调的小空间也需要用双手去编织,用梦想去勾勒,单调的小空间也是曾经努力过的见证,它与那些华美的是等值的--因为它们同是努力的结晶……

斑驳的石板桥落下的碎碎阳光,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或许我们曾经踏过的路上会有无数个线,然而那个我曾经勾勒出的小也会是其中的一份子,或许也会有人驻足于前慨叹!因此,再单调的也是一道亮丽的线!

当太阳再次跃出海平面,阳光再次穿透无法模拟的空间,我们整理行装,背起行囊,自信的扬帆起航,对着阳光给自己一个smile:“这里有我的这边独好!”

点击查看更多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口号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anwen4.com/articles/331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