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登观音山散文
四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文友前往宣汉观音山森林公园踏青登高。
上观音山顶的路不是很高,却非常陡,几千步上山石梯弯弯曲曲,很考验自身的体力和顽强的意志。石梯两边的树种繁多,叫不出名字的树种也不少,一些树枝伸出来挡在头顶上,遮住了火辣辣的阳光,显得幽深宁静,增添了一丝丝凉爽。
沿着石梯继续前行,上山的石梯越来越陡,走起来异常吃力。偶尔遇到从山上下来的游客,我们都要问一声到山顶还有多远,得知上山顶的路才过一半,一路的女同胞就失去了先前的雀跃。只是听说前面还有夫妻树、上香树,不去看看要后悔,大家才铆着劲儿继续往上走。越往上走,树木更加翠绿,空气更加清新,从山间流淌出的泉水清澈甘甜,不知名的鸟儿躲在密林中唱着歌。
来到一段约70来度的斜坡石梯,一棵松树叫上香树,右边两棵青杠树连在一起叫夫妻树。这上香树碗口粗,距地面两米左右开叉,并排间隔长出拳头粗的次干,右边和中间的次干高于左边次干一米左右,酷似三柱香在燃烧。被誉为夫妻树的青杠树,左右相连,相互缠绵,很像拥抱着的恩爱夫妻。猛然间,两米远的树干上窜出一只小松鼠,我猜是同伴的欢笑声引来了它,出来与我们一起凑热闹。据说,观音山不仅有松鼠、兔子、山鸡等这些小动物,而且还有山猴子、野猪。
经过三个多小时,绕过几道山梁数十道弯,爬了行不清的石梯,终于到达观音山巅。驻足宝盖寺遗址,碑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大意是:相传很久以前的一日凌晨,一只雄鹰飞至山顶,栖歇三昼夜不食不动,乡民视之为神,遂发起为其修庙。建成于明末清初的山顶寺庙,名曰“宝盖寺”,又名“宝盖禅寺”。寺内香火旺盛,钟磬声声,观音菩萨笑坐莲台,求者如织,显圣天下,由此得名观音山。
山顶有一座观音石塔,共五层,每层石刻人物栩栩如生,留下的文字依稀能够辨认,记载着修塔的年代和参与者的姓名。再向右上行十米左右,石门洞开,里面幸存的观音莲台和莲台前矗立的圆柱桅杆,虽然在“破四旧”中遭毁坏,但依稀能够想象其壮观,两侧高约3米的半截桅杆上的龙雕清晰逼真。站在观音山顶上,放眼望去,山下村庄秀丽,一幅壮丽的四月画图映入眼帘。若是早上站在山顶,东边日出的壮观云海就能够呈现于眼前。
在杜鹃林,我们见到了大片的红杜鹃、紫杜鹃,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情奔放,这可乐坏了先前疲惫的女士们。她们像红杜鹃那样热情奔放,在花丛中孤芳自赏按动着快门,留下自己灿烂的容颜。这时,喜好唱歌的美女还唱起了《映山红》歌曲,大家都跟着她唱了起来。顿时,这首每个人儿时都很熟悉的歌在杜鹃花丛里唱响,惊走了草丛里的野鸡,“噗”的一声飞向密林深处。
拓展阅读
1、春雪梨花漫山白散文随笔
早听说农历4月,龙潭江密峰安山村马鞍山办“梨花节”,很想一睹“满山梨花飘如雪,雅径圣朵胜芙蓉”的盛景,遗憾的总是由于这样那样原因而错过。这次疫情来袭,全城静默,我接到一个**送“闭环人员”回家隔离的任务,回来的时候正巧路过江密峰,此时又正是人间四月,终于有幸进山看花了。
安山村位于珲乌公路江密峰镇东七公里的一条小路里边。驾车过一条小河,沿着崎岖起伏的山路向上穿过一片杨树林,便来到马鞍山角下了。汽车从山洼里的山路上来,眼前一望无垠的白色让我顿时惊诧了。远远望去,这里一眼不见边的一片树,绿叶上面几乎全都是耀眼的白色,这梨花就像绿树上一夜间飘洒的皑皑白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就是梨花呀,这么多的梨树,这么美的梨花,我终于理解了“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了。
我焦急地把车开上去,想一睹这奇花的芳容。终于来到梨树下,一下子就被梨树枝干特有的妩媚吸引了。如果说杨树的枝干是挺拔的,松树的枝干是向上的,梨树的枝干则是蜿蜒的、婀娜的。枝干从主干长出来,总会朝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来回翻转着,形成枝干特有的耐人寻味曲度。大的枝杈分布均匀合理,就像美术师设计似的那样巧夺天工。枝杈上长满小的枝丫,每个枝丫都挂满了花。这梨花,簇成束,滚成团,一簇簇、一层层像云似锦漫天棋布。我不由自主抬头仰望,梨花如朦胧的云霞浮绕在前方,融合于蓝天,恰似朵朵莲花在碧绿的涟漪间浮动,展现她特有的娇柔和美妙。
在温和的阳光照耀下,用其特有的白色,展现出如花似玉洁白无瑕璀璨晶莹的流光溢彩。春风荡漾,这时满枝的梨花迎风摇曳,千朵万朵簇拥着、重叠着压枝欲低,在阴影中更表现其清白如雪,素洁淡雅的风格和玉骨冰肌靓艳含香的品性。在梨树间穿行,两侧花浪起伏,花香拥抱,好似步入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了。
梨树的枝杈无拘无束自然生长着,恰巧有一支送到眼前,让我有幸仔细欣赏妩媚娇小的精灵。梨花有山核桃大小,花瓣呈现如绢似锦的偏白的乳白色,每一朵花是由花心展开向外卷曲的五个花瓣组成,花心伸出一簇花蕊,十几只洁白纤细毛茸茸的花蕊向外伸展着,每只蕊头都顶着椭圆的黑头,给愿意鉴赏的爱花者以萌萌的感觉。
由于疫情的缘故,这没有梨花节,如此盛景并没有人欣赏,我便可以独享这一个人的饕餮盛宴了。山上有一位老树农扛着铁锹迎面过来。看到来人我迎过去说:恭喜呀,老伯,贡梨又是大丰收呀!老爷子满脸带笑,指着这梨园说:我喜欢这有灵性的梨树,三千八百株棵棵我都记得他们,每天我都会来看看。闲聊间知道老人家姓王,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见到有人来,王伯慢慢地坐到树桩上,把他讲过无数次的梨树的故事再次向我娓娓道来。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我们志愿军被美军的炮火压制在坑道里,断水断粮几天了。为了解决水和食物,战士们几次冲出坑道都被敌人打了回来。到了晚上,为了搞到吃的,王伯和老班长悄悄爬出坑道,两个人沿着山坡匍匐前进。美军好像发现了什么,一颗照明弹把黑夜一下变成白昼,王伯和老班长瞬间暴露无遗。几个美军冲了过来,老班长猛地站起来,把冒烟的手榴弹扔到了鬼子中间,几个鬼子倒下了,老班长也中弹倒在血泊中。王伯含泪摘下一兜山梨带回坑道中,大家看着老班长用生命换来的梨子,都泣不成声了。战士们克服无数困难,终于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梨子从此与王伯结下了不解情缘。在王伯凝望的眼神里,我仿佛理解老人家对梨树的感情。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听着动人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我也爱上梨花了。我爱梨花,爱她白清如钻玉骨冰肌,爱她一尘不染洁白无瑕,爱她素洁淡雅柔美风清。我想为人也要像梨花一样,外表美,内在更美,做圣洁光明磊落的人。
2、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有感范文
我看完了老师推荐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非常感动。这是一部老师用心去感化顽劣学生的题材。虽然题材已经很旧了,但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这种题材里最好的一部!
片头,两位沧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长大后的样子),翻看儿时一位重要老师的日记,引出了这么一段回忆。
1949年1月,马修因为在别的职业领域碰壁,只好来到了广告上说的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辅育院。在没进大门之前马修就深信即将面临最悲惨的未来。
一开始,马修老师都宽容了学生们的过错。在无意间,他听到了学生们编的骂自己的歌,马修老师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发现几个音乐底子好的学生。他打算建立一支合唱团,去向院长申请时不但被拒绝,还听到很多刻薄的'话。但他没有就此罢休,只好建立秘密合唱团。
一天伯爵夫人来参观的时候,指名要欣赏马修老师组织的合唱团的时候,这位院长却完全变了态度,组织合唱团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对此还到处吹嘘说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学,是自己对教学法所做的新贡献。这就是人性的丑恶。
最后,校长差点就能升迁,但由于学校的一次意外火灾,他的愿望泡汤。他决定辞退了马修以泄愤。最残酷的是临行前,校长还不让学生们去送马修。当马修老师走到校门外时,忽然不断有纸飞机从窗口上飞下来,每一个纸飞机上都有孩子们写给马修老师的临别赠言,阳光下还有孩子们从小窗口伸出的整齐地挥舞着的手臂。马修老师已经给池塘底带来了春天。最终小不点比皮诺逃了出来,和马修老师在属于他的礼拜六下午走了。
有时候,呵斥与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体贴、理解和尊重才是灵丹妙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心理去对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
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有感范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老的电影了,但正因如此整部电影有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轻松浪漫的主色调,伴随着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在一帧帧略暗调的镜头里,故事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徐徐展开。
醉心音乐却毫无所获的马修老师来到一家名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这里的学生调皮捣蛋,看似都是一些问题儿童,大多数老师们蛮横粗暴,校长只考虑自己的前途,遇到问题只是一味的利用*手段镇压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似有一座高墙,格格不入。生性善良的马修老师来到这里,用音乐筑起了他和孩子们之间的桥梁,是他的善良、宽容、耐心和谆谆教诲,润物细无声般潜入孩子们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马修老师的教育便是这样的,他来的第一天,马桑斯大叔因为孩子们的淘气被伤到了眼睛,无情的校长用轮流关禁闭的方式解决这起事件。马修老师了解真相后选择了让犯错误的孩子到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斯大叔,善良的大叔非但没有怪罪这位孩子,还各种表扬他。这种教育方式shi犯错的孩子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温暖善良。
马修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渐渐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灵,他组建合唱团,教孩子们唱歌,每一次孩子们整整齐齐站立,长大嘴巴唱出动听的音乐,这样的场景是美好的,是温暖的,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对自由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都在歌声里了。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我反复咀嚼着这几句台词,我发自内心地对主人公感到敬佩,不光是对孩子,还有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如果我们多一点温柔,多一点宽容,多一些理解,也许我们都会成长为更好的人吧……
4、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有感范文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5、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有感范文
这部影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之间的平凡的故事。让我再次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力量。让人相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马修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将希望之光照相了那群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他们本来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在黑暗里挣扎。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被院长和其他老师*,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完全不给孩子们辩解的机会,从来没有想过要真正用心教育孩子,用他们的行动—反应模式来对待孩子们,看着很残忍,为孩子们感到惋惜。孩子们像囚笼里的小鸟一样在高墙之内绝望的生存着。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憎恶,个个都是面部狰狞的表情。自从马修老师到来,他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比如让孩子们随意唱一段,分高低音来编排音乐。让孩子们获得了重生,他用音乐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给他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一朵浪花。他特别用心从孩子眼光中转变教学方法,让孩子找到心灵的自由。甚至违反教养院的规定,带孩子们去野外郊游。
用心地做老师,我们应该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去尊重,相信理解他们,要知道孩子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马修老师虽然是一个代*,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却是一名伟大的老师。至少在孩子们心中很伟大。不管什么时候马修老师都在理解,宽容,尊重这些被园长看来是劣迹斑斑的差生!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和解释的机会,让孩子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用心,用情,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4.com/articles/40365.html